1 / 6
文档名称:

新区东戴河.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区东戴河.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25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区东戴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辽宁绥中东戴河新区西起辽冀交界处,东至高岭镇疏港路,北靠京沈铁路,南临渤海,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共分为4个功能区域,西部的辽宁(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产业;中部的东戴河新城重点发展文化、教育、商贸、地产及行政办公;东部的高岭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南部沿海地区与规划面积10余平方公里的碣石大遗址公园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
(二)发展历程
2008年3月28日,辽宁省政府把东戴河新区纳入“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享受辽宁省“五点一线”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
2008年10月25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到绥中调研,把东戴河新区建设方向定位为“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掀开东戴河新区发展新篇章。
2009年3月,随着“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和中国北方施工条件具备,东戴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2011年3月29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戴河新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1年6月8日,东戴河新区万家基地经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辽宁(万家)数字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2012年1月1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绥中滨海经济区更名为辽宁东戴河新区。
(三)建设目标
按照“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定位,东戴河新区坚持以生态环保为框架,以人文历史为内涵,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其建设目标为:3年内完成起步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并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海岸中关村”雏形;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东戴河新区二期建设,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并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在全国形成相当影响,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初具规模;用10—20年时间将东戴河新区建设成一座人口规模达50万人,财政收入达100亿元,GDP达1,000亿元的生态宜居新城。
(四)发展优势
区位独特、交通便捷。东戴河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起点,地处东北和华北两大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接两大新区双向辐射的先天优势。新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畅通快捷。京沈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和滨海公路均经过新区。这里到北京298公里、到沈阳300公里,3个小时车程,距秦皇岛国际机场12公里,10分钟车程。距秦皇岛港25公里,,东接绥中石河亿吨综合港区。区内的绥中港、36-1油码头分别可停靠5,000吨级货轮和3万吨级油轮。
资源丰富、文化厚重。新区拥有近30公里浪碧沙白、滩缓无礁、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态海滩。这里鸥翔碧水,浪逐白沙,阳光和煦,海风轻柔,让人尽享北国滨海的浪漫风情,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厌倦城市喧嚣的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新区还拥有大片地势平坦、附着物少、适宜开发建设的土地。另外,东戴河新区淡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滨海公路两侧河网纵横,湿地密布,海鸟繁多,金丝河、九江河、强流河三条河流在新区内汇入渤海,生态环境极其优越。
千年历史的演进在绥中地区沉淀了深厚的文化精髓,尤以与碣石和长城相关的文化最为丰富多彩。绥中全县文物古迹多达114处,新区的浅海内矗立着著名的碣石奇景,历史上有五位帝王先后巡幸于此,并多留有诗篇。碣石对岸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行宫群遗址——碣石宫,秦始皇在此建宫驻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