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肠杆菌科.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肠杆菌科.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6/27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肠杆菌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章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伤寒杆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目前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10个菌属,包括25个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下列共同生物学特性:
-×1-6um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多数为周毛菌。少数有荚膜或包膜。大多有菌毛。
2. 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繁殖后形成湿润、光滑、灰白色的直径2-3mm中等大小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可产生溶血圈。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3. 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常用以区别不同菌属和菌种。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而致病菌多数不能。
4. 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或包膜抗原。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1). 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具有属、种特异性。其特异性取决于LPS分子末端重复结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排列。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型变异。R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S型株。
(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60℃30分钟即被破坏。H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细菌失去鞭毛后,运动随之消失;同时O抗原外露,是为H-O变异。
(3).荚膜或包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围,能阻止O凝集现象。多糖性质,但60℃30分钟可去除之。重要的有伤寒杆菌的Vi抗原,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0℃30 分钟即死亡。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常用***进行饮水消毒。胆盐、煌绿等染料对非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有抑制作用,藉以制备选择培养基来分离有关病原菌。
。除自发突变外;更因相互处于同一密切接触的肠道等微环境,可以通过转导、结合或溶原性转换等转移遗传物质,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而导致变异。其中最常见的是耐药性转移;此外,尚有***产生、生化反应特性改变,以及H-O抗原和S-R菌落变异等。这种易变性在其致病性、诊断和防治中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E,coli)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大肠埃希菌,通称大肠杆菌,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引起肠外感染。有些特殊菌株能导致腹泻。
大肠杆菌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用作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大肠杆菌是重要的实验材料。
一、生物学性状
--3um(图9—1)。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肠外感染菌株常有多糖包膜(微荚膜)。
图9—1
S型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37℃24小时后,形成直径2-3mm的圆形凸起灰白色菌落。有些菌株在血琼脂平板上呈β溶血。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发酵乳糖,可同沙门菌、志贺菌等区别。吲哚、***红、VP、枸橼酸盐(IMViC)试验结果为“++––”。凡IMViC试验示此结果的,判为典型的大肠杆菌,表明被检物已有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危险。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H和K三种。O抗原>170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H抗原>56种;K抗原在100种以上。根据耐热性不同,K抗原又分L、A、B三型。一个菌株中,一般只含一个型别的K抗原。表示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二、致病性
多数大肠杆菌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如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引起肠外感染,病变以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肠外感染中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例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亦可引起腹膜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等。在婴儿、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大肠杆菌脑膜炎并不少见。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表9-1)
表9-1 引起腹泻的大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