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良渚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良渚文化.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27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良渚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良渚文化

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源头可远溯至一万年前的太湖三山文化,而后历经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演变。自商末至春秋历时七百年的吴国在吴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融合中原文化与荆蛮土著文化,逐渐构建了既具中原文化色彩、又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吴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吴文化不断演化、更新,形成了经济领先、水运便利、教育兴盛、人文荟萃、开放创新的地域文化特色。
而很早之前我便对吴文化中的良渚文化很感兴趣。这起源于蔡骏的《荒村公寓》《荒村归来》两部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阿环的良渚古国的末代女王。作家从出土的良渚文明,再加入想象,虚构出女王、玉指环等精密情节。使其作品蕴藏着浓重的东方神秘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存在于将中国古老文化——良渚文化作为解谜线索等,更在于注重用唯美的语言塑造意境这一典型东方文学手段。我不禁对这种四五千年前古人们就掌握了精密的微雕技术感到好奇。这是一个迷,他们如何开采玉矿,他们怎样进行微雕,那些玉琮玉环有究竟是何等的鬼斧神工?这些都是深藏在我心中的谜团。想不到今天的鸿山一行,居然让我亲眼目睹了良渚玉器!
鸿山遗址位于无锡新区鸿山镇东南部,遗址范围内分布着100多个文化墩,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墩40余座,遗址内同时还发现了史前马家浜文化以及良渚文化。鸿山遗址浓缩了吴越文化的精华,是无锡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历史发现之一,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主要为良渚、崧泽和马家浜的文化堆积,共清理了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和并列的良渚文化祭台2座,墓葬0座,其中3座为随葬大量玉器的贵族墓;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双祭台的发现,是本次挖掘最重要的收获;而出土的新的玉器器形,为研究良渚文化玉器增添了新的内容。
丘承墩遗址的地层堆积共分为6层,第4层为为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堆土,高台的边缘部分为斜坡状堆积;第5层为崧泽文化的地层堆积,第6层为马家浜文化的地层堆积,均发现有房基、墓葬等遗迹。
拿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中规模最大,位置最显著的那个坑来说。长方形竖穴土坑,打破高台。随葬器物有玉器30件(组),石器8件,陶器19件。头部置一贯耳壶以及玉珠、管、扣饰、绿松石饰件;身部左侧主要随葬玉琮、钺以及石钺、石斧等;右侧主要随葬玉璧;足部主要随葬陶器。玉器有琮2件、璧9件、钺3件、镯2件、锥2件以及坠、镦、珠、管、扣饰等;石器有钺3件、斧5件;陶器有鼎、豆、贯耳壶、罐、盘等,时代为良渚文化晚期。
两座祭台的时代为良渚文化晚期或晚期的偏早阶段。这样看来,大家一定会产生一种疑问,这良渚文化有什么稀奇的呢,不就是出土点玉器陶器吗?其实不然,在中国众多璀璨的远古文化中,吴文化(环太湖地区)中的良渚文化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使研究者们或者认为它正站在文明的门槛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认为它已进入文明社会,已形成文明古国。又因为叠压在它之上、作为后来者的马桥文化并未继承它那以独特的玉文化为灵魂的种种文化因子,故而又认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并对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种种猜测和推论,为什么一个已接近文明的文化会突然消失?代替的却是另一个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