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第5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大小:1,168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5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5 2018/6/27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5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说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马说》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相当于杂文。
“马说”这个标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读准下列画线的字音:
祗辱( ) 骈死( ) 槽枥( )
食马者( ) 食不饱( ) 不外见( )
辱( ) 石( ) 粟( )
zhǐ
pián
Cáo lì
sì
shí
xiàn

dàn
s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诵课文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辱没在地位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来称呼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文段一:
擅长相马的人
日行千里的马
表转折,但是
因此

辱没
凭借
著称
即使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因)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够达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食sì马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通“饲”,喂
顿、餐
等同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怎么
这种,作代词
代“千里马”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
用鞭子打
按照
方法,正确的方法
竭尽
通“才”,才能
鸣叫
通晓
拿着
马鞭子
面对
识别,了解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