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虎妈战歌)做“虎妈”还是做“猫爸”.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虎妈战歌)做“虎妈”还是做“猫爸”.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5/6/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虎妈战歌)做“虎妈”还是做“猫爸”.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做“虎妈”还是做“猫爸”?
教育观念:
“虎妈”“猫爸”各有千秋
“虎妈”名叫蔡美儿,是耶鲁法学院教授,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她的两个女儿——17岁的索菲娅和13岁的路易莎,从跨进校门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就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姐妹俩从3岁开始学****钢琴和小提琴,十几岁即成为表现卓越的“音乐神童”。而这一切,都与“虎妈”严厉到近乎苛刻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在《我在美国做妈妈》一书中,蔡美儿列举了她为女儿制定的十大“家规”,包括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成绩低于A;不准演奏钢琴和小提琴之外的其他乐器;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钢琴或小提琴等等。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蔡美儿会惩罚她们,甚至怒骂孩子是“垃圾”。
“虎妈”认为,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孩子的心理素质比***想象的强大,耐得住艰苦训练;除非孩子在某一领域成功,没有所谓的快乐……
与“虎妈”不同,“猫爸”常智韬对女儿采取了相对宽松的个性化教育——让女儿自主选择业余爱好,欢迎女儿的朋友来家里玩,允许女儿偶尔在同学家过夜……“猫爸”认为,相比技艺的培养,品德的积累、性格的养成更为重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长纠结:
“圈养”还是“放养”?
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很多家长都有着这样的纠结:是严格管束还是让孩子自由发展?是精英教育还是快乐教育?“虎妈”、“猫爸”的示范效应更引发了种种争议。
“家庭教育,我认为应该向虎妈靠近。孩子开始独立学****的时候,是需要家长推着走的。”市民李女士的女儿5岁开始学****古筝,“我规定孩子每天晚饭后必须练****一小时,不完成任务不能休息,刚开始孩子也会厌烦,闹情绪、耍赖,我采取了高压政策,后来她养成了****惯,每天都能自觉练****李女士说,现在女儿已顺利考过了古筝九级,今年还参加了央视少儿春晚的录制。
而市民单女士更赞同“猫爸”的教育模式,“对孩子而言,快乐成长更重要。儿子小时候,我给他报过不少特长班,但他都不太喜欢,我就没有强迫他去学。”单女士说,虽然孩子现在没有什么特长,但度过了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性格一直都活泼开朗。“一个人自由、快乐、有理想、有梦想,积极进取,有良好的人格素质,就算不是出类拔萃,也会拥有健康、成功的人生。”
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周女士认为,“虎妈”的家庭教育未必就是真正成功的教育。“我觉得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以专制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周女士说,当孩子总是在压迫下学****就会失去主动性,没有内驱力,即使通过苦练获得了一定才能,也不一定会有所建树。
专家观点:
因材施教宽严相济
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到《我在美国做妈妈》,成功的育儿经总能火爆一时,成功吸引家长们的眼球。但教育专家指出,每个家庭教育的成功都只是个案,孩子本身千差万别,教育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不能看到一些“成功模式”就盲目“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