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文学基础论文——太阳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天文学往往引起人们神秘莫测的感觉,他研究的大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不能用尺量,不能用称约,更不能改变它的条件。只能远远的看着,有关他的知识全靠人们依据观测推理取得。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它呢,下面让我来揭示太阳的奥秘。
一﹑太阳的定义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二﹑太阳的概念
在茫茫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太阳系外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党校研究生论文,每年7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1月最近(称为近日点),平均距离是1亿4960万公里(天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1天文单位)。
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也支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
三﹑基本参数
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单位):
米(1亿5千万公里)日地最远距离:
米日地最近距离:
米远日点与近日点距离相差500万千米
直径:大约139202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面积:
体积:立方千米(地球的1300000倍)质量:千克(地球的333400倍)密度:大约1411千克/立方米大约相对于地球密度:
大约相对于水的密度::米/秒()
大约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大约1500万开
日冕层温度:5200开太阳寿命:约100亿年(现在大约46亿年)
太阳年龄:约46亿年天文符号:☉
四﹑太阳构造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氦约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开。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层和对流层。
太阳的核心区域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到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源地。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
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五、太阳活动
光球表面着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