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周而不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学习《论语》的三种方法。
2、对孔子的交友观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够结合现实读《论语》,以《论语》观现实。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1、课前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
1、请问你在班中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至交?
2、你觉得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才能让友谊之树长青呢?
4、的确,人际交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会交往的途径很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忠告,看一看孔子交给我们怎样待人处世的妙招,以及我们又会学到哪些解读《论语》的方法。
二、研习课本:
1、全班朗读课文,并思考孔子认为我们应该结交怎样的人做我们的朋友呢?
(一)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解释周、比、矜、争、群、党。
周而不比——勾结;行比一乡——合,顺应。
群而不党——结党,结为帮派;各于其党——类别;党同伐异——偏袒;党派——政党;
(2)解释“周”
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根据利益分彼此的。
(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好、恶的读音
(2)解释这句话。做到“爱憎分明”。
看来鲁迅就是一位仁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友:意动用法
(2)解释直、谅、多闻、便辟、善柔、便佞。
(3)同学们一般都是或就近(如同桌),或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的,啊,是“三无”产品啊。更甚者还有把“便辟、善柔、便佞”的人留在身边,如果有,就赶快和他(她)断交,这样的朋友不值得留恋。应该选择正直、诚信、见识广,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4)背诵这一节。
2、读法建议一:落实文字、读懂文章
程颐:“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3、读懂文章之后,我们才能正确选择益友、君子、仁者,跟他们交朋友,远离那些损友、小人。可是有的同学就会问,好人坏人又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
4、朗读这三节。
5、举例来理解。
(1)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轩冕:坐着轩车穿着冕服,指官员的华车。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