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空气污染之酸雨
目录
一、什么是酸雨?
二、酸雨的发现
三、酸雨的形成
四、影响因素
五、酸雨的危害及影响
六、酸雨率
七、中国三大酸雨区
八、预防酸雨的办法
一、什么是酸雨?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二、酸雨的发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三、酸雨的形成
形成酸雨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硫,而氮氧化物也是原因之一。
自然物质:
污染来源
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硫化物,及悬浮固体,自然水域表面释放之硫化氢,动物分解产生有机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释放之硫化氢,二甲基硫及氮化物。
工业化后,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烧过程中产生CO、HCD等及悬浮固体,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的酸性物质。
人为物质:
形成酸雨的过程
酸雨的类型
(1)硫酸型或燃煤型:硫酸根/硝酸根>3
(2)混合型:<硫酸根/硝酸根>3
(3)硝酸型或燃油型:硫酸根/硝酸根≤。
四、影响因素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天气形势的影响
四、酸雨的危害及影响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对陆地生态系统来说,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酸雨能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此外酸雨可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于水生系统,酸雨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每年达20亿美元。据估算,我国仅川黔和两广四省,1988年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作物减产,金属受腐蚀的经济损失总计在140亿元。
对人体的影响
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