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城乡统筹的循环型城镇产业规划实施路径探索.pdf

格式:pdf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乡统筹的循环型城镇产业规划实施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pw4463 2015/6/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乡统筹的循环型城镇产业规划实施路径探索.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乡统筹的循环型城镇产业规划实施路径探索
勇应辉许博涵张凤娥

【摘要】在我衡,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村的土地的
荒芜、“失地农民”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统一协调发展,解决农民就
业、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尝试从循环农业理念
出发,厘清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通过比较各个不同具体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循环农业产业规
划体系,探索其规划策略和实施路径,拟解决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最终实现可持续
的和谐城镇化。
【关键词】城乡统筹;循环型城镇产业规划;规划实施路径;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城镇化,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 1%以上
的速度增加,截至 2012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 %(见图 1),据《投资蓝皮书》预
测,到 2030 年中将达到 70%,中国总人口将超过 15 亿人,届时居住在城
市和城镇的人口将超过 10 亿人。也就是说未来 20 年中国农村的人口将减少 1/3 以上,将有
3 亿人由农村移居到城市和城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
它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是富裕农民、造福人
民。然而,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许多必须及时面对的问题:比如城镇化过程中出
现了农村空心化、农村土地荒芜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土地被扩到城市建成区的农民,实际享
受不到非农业户口居民的福利,出现了“失地农民”的新问题。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用“四化”同步将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任务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体现了一种系统
化思维、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的改革发展新思路。“新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相互协调,其
中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
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
护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合法利益,才能在城市化过程中真正防止城市病,使城镇化能够积
极稳妥地向前推进,避免城镇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终结。
农业现代化不仅指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现代化,而且包括与农业相关
的农业生产者观念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农业制度与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
在此之前,许多关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与其他“三个化”的内在机制、
相互关系、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同步发展等,很少有学者研究从农业现代化角度来解决城
镇化中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聚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通过构建循环农业解决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就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的生态低碳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
化,使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力、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奠定基础,拟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
中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规划策略与实施路径,进而推进农
业与城镇产业同步有效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图 1 2003-2012 年中国城镇化率(%)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的过程,同时
也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人口转化
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变传统落后乡镇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城
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支持。城镇发展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
城镇地区转移,使耕地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为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创造必要
瓢竺耋。。羔莩�毒�驰一玎一盟一驵一∞。年盯一叮功盼竹�。���一—
的外部条件。城市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硬件与软件支撑。随着城镇化进
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群体之间的数量与规模差距越来越大,农产品消费需求的
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保障市场对农产品质与量的需求,农业生产率必然得到提高,从而带
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如图2所示,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包括农业技
术现代化、农业结构现代化和农业管理现代化等。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任何一个方面的
现代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支持,都需要高度发达的城镇化、工业化、信
息化作坚强的后盾。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得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