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惜苦如金
一、主题背景:
目前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集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父母的爱于一身,我曾听到有人称这样的家庭模式为“非常6+1”,六个长辈围着这一个孩子转。在这样的状态下,相当多的孩子处于一种被“圈养”,受呵护的温室氛围,严重缺乏吃苦精神。做了多年班主任工作,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畏惧困难,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稍微有点头疼脑热的就不能上学,跑操的时候叫苦叫累,遇到难题立马放下。为了让学生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增强他们的吃苦精神,我设计了这节班会《惜苦如金》。希望能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明白吃苦是每个要生存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要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基石,把吃苦当成成功人生必备的财富。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明白每个要生存的人都会吃苦。
2、让学生学会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苦”。
三、活动准备:
1、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歌曲和视频。
2、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事例,小组整理。
四、教学方法:故事引导、讨论、视频播放、讲解。
五、活动过程:
内
容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时间预设
导
入
新
课
提供两个选项供学生选择:A、先甜后苦 B、先苦后甜
学生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的选择非常明智,生活就该是先苦后甜,我们要善待我们的苦和累,惜苦如金。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选项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简单的选择让学生白吃苦的必要性。
1分钟
为后面的教育活动埋下伏笔。)
板块一
苦外有苦。
1、我们苦不苦?
问题1:同学们每天早起晚归,努力学习,你认为学习生活苦不苦?
学生回答。
问题2:他们苦不苦?(展示民工、贫困山区孩子等图片)
学生回答。
问题3、你能找出身边和你一样辛苦或者比你更辛苦的人吗?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我们身边的人都有自己的辛苦,由此可见,“苦”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2、小故事
师总结:故事中的小男孩最终意识到虽然他没有得到喜欢的鞋子,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脚的人,他发现比起没有脚,自己幸福得多。我们要善于苦中作乐,乐观地面对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和最后的小故事使学生意识到“苦”是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但是要明白自己永远不是那个最辛苦的人,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苦。)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体验。
故事启迪,发现自身的幸福。
5分钟
板块
二
1、故事讲述
(赴川抗震医疗队以苦为乐的小故事。)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师总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果一味抱怨只会使困难加倍,只有学会苦中作乐才能幸福度过困难的时光。
2、老师和父母的快乐
学生倾听老师或者父母的心声,并谈论感受。
事例展示,学会苦中作乐。
听心声,说心声,明白快乐的真谛。
10分钟
苦中有乐。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辛苦并不是孤单的,你们有父母和老师的陪伴,我们永远在你们身后支持你们,而我们的快乐就来源于你们的进步。
3、寻找我的快乐
学生讨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
师总结:《我的财富在澳洲》里有一句话: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要苦,也就是说有苦可吃还是幸运的,这真是以苦为乐了。吃苦的经历是人成长的养分,吃苦能让人的生命更加强健,吃苦能让人的意志更加坚强,正如同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说:怕苦,苦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