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折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4、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愁
教  法:质疑漫谈   阅读
学  法:激趣、自由漫谈;探究,研读漫谈;深化,扩展漫谈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山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小黑板: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初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
同学们跟录音读。
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师:那么,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写霜叶外,还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霜叶)(板书: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师: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师: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远”、“斜”。
师:“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写出了山势的缓。“远”和“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你找到了吗?“停车”。
师:写“云”、写“人家”是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
师(解说):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古人写枫叶的名句很多,如:“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屏显)
师:这里有青山、有红枫、有流水,诗人坐在船上欣赏自然之景。
“林间暖酒烧红叶”——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屏显)。
师:浪漫的诗人在枫林间温上一壶酒,枫叶像被火燃烧一样火红。
师:这两句诗既写了枫叶,又写了人的活动。但这些诗句与杜牧的诗相比,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专写秋天枫树色彩的艳丽,说它胜于春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