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5、熟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
关键: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工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一)、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回忆。(出示幻灯)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三)、本文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
。
。
。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出示幻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 hè )箪(dān )
汲( jí )戚(chóu)欤(yú )觞(shāng)俦(chóu)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
2)造饮辄尽,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