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大连民族学院,学院地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繁华的商业腹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隶属于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唯一一所坐落于海滨城市的民族院校。
如此有利的条件和目前大好的形势,为我院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是否能抓住这个机遇,充满自信的迎接各种挑战,不是我们随便想出个方法就能行之有效的。需要经过各种全方位的分析和定位,然后针对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方法,才是必行之路。现在我们组以热爱民院为出发点,本着严谨、创新、高效、务实的精神,做出合理而可行的策划方案,希望我们的策划能给我院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第一部分
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科技是民族进步与强大的灵魂。为此,我国教育部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扩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据统计,2000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556万人,2003年增至一亿人。
,而高等院校则从2000年的1041所增长到2003年的1517所。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高等教育的不足
第一,当前中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然较大。
第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2002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2500亿,国家投资1200亿,资金缺口近一半。
第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30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20:1,国际理想比例约为14:1。
第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1600余所高校中,1998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的一半。
第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3)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大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挺进学科之间的“无人区”,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当前国际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科学的重大突破、新学科的产生经常是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中形成,学科之间的“无人区”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突破点,最近25年,交叉性的合作研究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已上升到47%。交叉学科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多年来形成的学科结构,也将改变人们头脑中学科专业化的传统观念,
而大学则需要主动适应科技与教育的这种发展趋势。
2、2004年毕业生需求的四大特点
(1)以本科学历为主。
%。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他们的需求也不同。国有企业大部分需要本科学历,%。而事业单位则大多考虑用研究生,非国有企业的专科生需求量较大。
(2) 地区对毕业生需求量差距很大。
据统计,各地方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存在巨大差别。山东省的毕业生需求量为12万人排在首位,北京则以5万人排在第二,毕业生需求量最少的地方则是青海,仅需要1248人。
(3)需求专业相对集中。
有些专业的人才需求已处于饱和状态,但有些专业却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其中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及其应用、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类、财会、外语、医药卫生、师范类、电子信息和工程技术,其中市场营销是需求最多的职业。
(4)东西部地区对专业需求有差异。
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因素的不同,在人才需求上也存在着差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因此对电子工程、自动化、材料、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较多,西部需求较少。而西部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大部分地区处于农村,对师范类、文秘及农学专业需求量较大。
从以上的特点来看,本科生的就业前景相对来说较好。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就业较容易。我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设有经济学、会计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应用化学、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9个本科专业,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班。可见我院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的需求,这是我院的优势所在。
3、我国就业形式及趋势
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也急剧增加,这无疑增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光明日报》报道:2004年我国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68万人,预计到2005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40万人,2003年全国待就业大学生达到50万人,而到2005年预计将达到70万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政府和高校的焦点,也成为学生们的心头之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