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温病学》讲义
绪论
明清时代-温病学的形成阶段
一、温病学术上的成就 P5
二、温病学家的贡献:
1、吴又可:《瘟疫论》-第一部瘟疫病专著,疠气
2、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理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作。
3、薛生白:《湿热论篇》-湿热病证
4、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
5、王孟英:《温热经纬》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和特点
二、温病的特点 P13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三、温病的分类 P17
1、根据病因性质分类:分温热和湿热
2、根据发病初起特点分类:新感和伏邪
第二章病因与发病
一、温病的病因
(一)温邪的概念 P26
(二)温病病因学说的临床意义 P26
(三)常见温邪的致病特点 P27
1、风热病邪:
2、暑热病邪:
3、湿热病邪:
4、燥热病邪:
5、温热病邪:
(三)常见温邪的致病特点
6、温毒病邪: P29
7、疠气: P29
二、温病的发病
(三)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概念及特点 P32
2、伏邪温病:概念及特点
两者的比较表:P33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38
2、气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39
3、营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40
4、血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40
临床意义:P42
卫气营血辨证表 P42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二、三焦辨证 P43
1、上焦证候:
(1)邪犯肺卫:病机及主要症状
(2)肺热壅盛:病机及主要症状
(3)湿热阻肺:病机及主要症状
(4)热陷心包:病机及主要症状
(5)湿蒙心包:病机及主要症状
二、三焦辨证
2、中焦证候: P44
(1)阳明热炽:病机及主要症状
(2)阳明热结:病机及主要症状
(3)湿热中阻:病机及主要症状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病机及主要症状
3、下焦证候:
(1)肾精耗损:病机及主要症状
(2)虚风内动:病机及主要症状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一、辨舌
(一)辨舌苔
1、白苔:观察其厚、薄、润、燥。主要有以下几种:P56
2、黄苔:主要有以下几种:P57
3、灰苔:辨别润燥的不同 P57
4、黑苔:主要有以下几种:P58
一、辨舌
(二)辨舌质
1、红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8
2、绛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9
3、紫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9
(三)辨舌态:辨别舌体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