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7/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各大传统节日标志
由来: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183;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br****俗:守岁、放烟花、吃粽子。
诗句:《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由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br****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诗句: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由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br****俗:张灯、看灯的****俗,民间又****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诗句:《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立春
由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br****俗:吃春饼、春卷,
诗句:“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来历: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规定全国禁动烟火,以寒食表示纪念。<br****俗:不生火、吃寒食、扫墓
诗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
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来历:又叫踏青节,又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br****俗:烧纸、上坟、踏青
诗句:《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拿出准备的食物,丢进江里,以免伤害屈大夫的身体,后发展成粽子。<br****俗:吃粽子、赛龙舟。
诗句:《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历: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br****俗: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七夕》五代(杨璞)未会牵牛意如何,须邀织女弄金棱。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