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创作背景
第一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
写其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
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
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
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
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象:意象,是指诗词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