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黄瓜栽培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瓜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aena45 2018/7/3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瓜栽培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瓜病害---生理性萎蔫黄瓜栽培技术黄瓜和其它绿色开花植物一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大器官组成;黄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热带潮湿森林地带,?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是在公元前122年汉武赛寡赊肆坦狙败交榨齐帽厕见灰搽倡推锣岁峙释慑兜吗镑趟统潦载粪刊击斗腺忿钳舶耽爬毛纳寞齿驹帧潍羌跋蜂砌琉事皆恐采载敞耳涩岩叶杀油脐
为害症状 
    采瓜初期至盛期,植株生长发育一直正常,有时在晴天中午,突然出现急性萎蔫枯萎症状,到晚上又逐渐恢复,这样反复数日后,植株不能再复原而枯死。从外观上看不出异常,切开病茎,导管也无病变。 
    发病原因
    1、黄瓜营养生长阶段,肥水管理过勤,造成土壤氮素浓度过高,土壤湿润,导致黄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不协调。茎叶由于条件适宜,消耗了大量的光合产物,从而光合产物输入根系量少,根系生长受阻。黄瓜结果后,大部分的光合产物均向果实运输,根系处于"饥饿"的状态,而此时植株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易引起萎蔫。 
    2、灌水时间不当。黄瓜结果后,需水量大。高温时灌水,土壤温度急剧降低,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根系受伤,吸收水分及矿质元素能力下降。而茎叶处于大气中,蒸腾作用强。叶片散失水分多而根系吸收水分少,易引发急性萎蔫。 
    3、根系缺氧所至。黄瓜结果后,生长旺盛,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要根系吸收大量的水分及矿质元素,但栽培垄及操作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实及人为践踏,土壤由松变紧,土壤孔隙数量减少,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变差,根系缺氧,根毛大量减少,影响根的吸收作用,也会导致萎蔫。 
    瓜田低洼,雨后积水使黄瓜长时间浸在水中或大水漫灌后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造成根部窒息或处于嫌气条件下,土壤中产生有毒物质,使根部中毒也可产生萎蔫;阴后突晴以及施肥不当造成根系损伤,也可以造成生理性萎蔫。此外,嫁接黄瓜质量差或砧木与接穗的亲和性不高均可发生此病。北方露地栽培的秋黄瓜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选用高燥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及时中耕保持土壤通透性良好。在晴天,湿度低、风大,蒸发量也大时要增加浇水量。
    在嫁接过程中,注意嫁接技术;注意根系养护,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可以利用生根剂灌根,也可以冲施腐殖酸、微生物类肥料,增强植株抗性;阴后突晴,注意遮花阴以及进行回苫管理,防止生理性急速萎蔫。如果因后突晴,光照强烈,也可以叶面喷洒清水,缓解萎蔫状况;可以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如丰收一号、甲壳丰等,可以防止萎蔫。
    2、对黄瓜叶片急性萎蔫病,采取“涝浇园”方法,即雨后天晴时,要立刻浇井水,以降低地温和近地面的气温,并打开排水口边灌边排,浇水后及时中耕。 
    越冬温室栽培的11~翌年4月份,黄瓜初果到盛果期,植株生长一直正常,在晴天的中午,特别是久阴初晴的中午,开始出现零星的植株上部叶片及生长点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反复数日,整株死亡。叶片上无明显侵染性病斑,有别于疫病。病情发展下去,蔓延扩大,整棚皆萎蔫、死亡。病株的根系未见异常,有别于根腐病。剖开茎部,维管束不变色,无异常现象,茎部亦无明显病斑及裂口,有别于枯萎病和蔓枯病。病情发生与浇水的上水头下水头无相关性,未见传染现象发生。
    二、发病条件及规律
    由于未见传染流行现象,故确定为生长发育失常的生理性病害。
    (一)发病外部因素
    。
    。
    ,深度不足10厘米时,犁底层过度板结的地块发病严重。
    ~9月10日播种的黄瓜,播种越早发病愈严重。在9月底~10月上旬定植的植株,由于气温高,生长过旺时,发病严重。
    ,接口愈合不好,养分输送不畅,地上部水肥供应不足时,发病严重。
    ,接口处维管束运输不畅时,发病严重。
    ,苗龄过长,秧苗徒长时发病严重。
    ,加上施肥量大,氮肥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叶面积太大时,发病严重。
    ,中耕过深,伤根严重;白粉虱等虫害严重;久阴初晴;放风过急等因素均会造成病害发生严重。
    (二)发病的内部机理
    ,前3条均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由此导致地下吸收与地上消耗的不适应。在久阴初晴或防风过大时,该矛盾激化而致突然表现发病。
    、定植过早,使植株生长前期所处的气温过高,加上氮肥过多,导致茎叶徒长,地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