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7/3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混凝土灌注
1、桩基成孔后应尽快安放钢筋笼进行混凝土灌注,减少成孔的闲置时间,如果清孔后3小时尚未开始灌注混凝土,则孔底必须重新清理。
2、施工队应较准确把握砼灌注时间,以防砼等待时间过长。运到现场的砼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塌落度控制在160—180mm),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退场重新要混凝土。
3、导管的漏斗要满足初灌量的要求-。
4、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内径一致,可采用25-30厘米。各节导管应编号并记录各节导管的长度,一般中间节长2~3米,底节长4米。
5、下导管时导管应大致位于桩孔中心位置,%,且不得大于10厘米。灌注过程上下移动导管不能速度过快。
6、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7、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钢丝测绳)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高度),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8、为防止钢筋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注意每次撤管之前要测孔深)
9、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不小于1m,以保证混凝土
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10、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若发现混凝土灌入量少于或者多于计算混凝土量,要及时向技术主管反应,查明原因。
11、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泥浆池,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
12、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应查明原因,并协同建设、监理单位一同编制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二、钻孔
1、质量标准:
1)、护筒顶面位置允许偏差为50mm.
2)、护筒倾斜度允许偏差为1%。
3)、孔位中心允许偏差为50mm.。
4)、倾斜度允许偏差为1%。
5)、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查地质情况。
6)、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钻孔桩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埋深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8)、钻进时随时随地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
9)、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清底,孔底沉渣应清除干净,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提出的沉降要求。
2、技术措施:
1)、首先确定钻孔桩位:按照基线控制网,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桩位。
2)、钻孔施工时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浆,维持护筒内应用的水头,防止孔壁坍塌。
钻孔前设置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护筒内径大于钻头直径,使用旋转机钻孔壁钻头大约20cm.。
钻机就位及钻孔
(1)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就位完毕,施工队对钻机就位自建。
(2)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3)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样渣保存。
(4)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3、清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