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所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么确立的?为什么又要重新确立?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搞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什么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精髓
4、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数】3学时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5、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7、邓小平:《在武汉、深圳、上海、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历史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人的认识和实践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思想路线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它回答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它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根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党在实践活动中的根本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思想路线在不同历时时期的侧重点和共同点
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①首次提出“思想路线”这一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1900多年前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颜师古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牌匾悬挂在岳麓书院的讲堂内,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期间,1916年到1919年间曾寄居于岳麓书院,一般认为这是以后毛泽东引用“实事求是”的缘故。对“实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使之内涵精义升华,并用之来概括中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一纵队队长林彪的一封信中,指出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
“我们是唯物史观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科学界定实事求是的含义。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深刻的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