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作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朱自清的《背影》,人称“平淡中见神奇”,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特别是文中对父亲背影的一段细节描写,它犹如一杯清茶,细品起来,情思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背影》中描写父亲的细节片段,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提问: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小结:透过这两处看似平淡质朴的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一个家道艰难、年老多病的老父亲对儿子真挚而又深沉的爱。这就是人称“一滴水中的太阳”的细节描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概念:
细节描写就是在作文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常见的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朱自清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这段就是动作细节描写。成功的动作细节可以使你笔下的人物
“立起来”、“活起来”。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的百花园,感受其独特魅力。
经典的动作细节描写: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杨绛《老王》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座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曹雪芹《红楼梦》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玉米粥喝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节俭的张老师》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但阿Q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
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
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穿的是新夹袄,看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搭连,沉钿钿
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
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师生共同讨论这几处经典的动作细节描写的妙处,并明确其各自在人物形象塑造中不同的侧重点。
小结:
不同的动作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时各自有不同的侧重,有的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有的主要表现人物的身体状况;有的则是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有的侧重传递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心理或情感。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