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学习目标
,品味字句;
;
;领会人生的哲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任黄州团练时,曾于山之东坡居住,故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县)人。父苏洵、弟苏辙皆北宋文坛名士,世称“三苏”。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大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均造诣很高。他的诗尤其是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后世影响颇深。
我预习了,我知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山东做密州太守时所写的。当时王安石当政,作者在政治上受到压抑,屡遭排挤。中秋这一夜,他对酒赏月,很是高兴,于是乘着酒兴,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抒发了他内心矛盾的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
不胜寒( )丙辰( )
què
qióng
qǐ
chán juān
shēng
bǐng chén
谁来试试?
注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我畅快的饮酒只到天亮,喝醉后创作了这篇词,并以此来表示对我弟弟的怀念之情
宫殿
回到天上去
指月中宫殿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1、词分上、下片。请想一想,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2、作者明知有月,却“问青天”“明月几时有”,这怎么理解?
3、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4、“无眠”的原因是什么?
5、哪一句具体表现了词人的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你探,我讨,齐思考:
上阙:望月(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这是作者奇特的写作笔法:(2)这和小序“大醉”的情况能相吻合)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