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旅夜书怀》课件.ppt1.ppt

格式:ppt   大小:38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夜书怀》课件.ppt1.ppt

上传人:iris028 2018/7/5 文件大小:3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夜书怀》课件.ppt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鉴赏宝典
1、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原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危:高貌樯:船的桅杆应:理应。老来多病,也理应辞官了大江:指长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自然之“岸”与飘泊之“舟”,相互依傍,相互对照。
岸上的“细草微风”甚是轻适,但与舟中的“危樯独夜舟”一对照,立即产生不谐和的气氛。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不能寐,从危樯独夜中知道他飘泊中的危难和孤寂,这就是融情入景的自然体现。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原野阔”(写岸上远景)
平野地上江道宽直,水流无阻,月色又把江水与天色连成一片,满江则月逐潮涌。
“月涌大江流”(写舟前近景)
“涌”“垂”极富个性化,把平原星夜和江流朗月,表现极为活化而又逼真
(远近结合)
体会本诗“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王官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诗人顺长江东下,是结束一生的政治追求,寻找生活归宿的无奈行动。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就是一联愤埋之语。
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之才,有造福于民的大志,希望建立功业。可是一生追求却始终无就,他为此遗恨无穷。
表达了诗人对“老病休官”的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