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现代战争为何偏爱“夜袭”?.docx

格式:docx   大小:23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战争为何偏爱“夜袭”?.docx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7/6 文件大小:2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战争为何偏爱“夜袭”?.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战争为何偏爱“夜袭”?
当地时间4月14日,叙利亚大马士革传出爆炸声,多个军事基地遭袭击,夜空被炮火照亮。
    新闻背景
    叙利亚当地时间4月14日凌晨,几乎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政府相关化学武器设施开始实施“精准打击”的同时,叙利亚遭到了来自美、英、法三国的100多枚导弹袭击。纵观现代战争,多次军事打击都在夜间进行,“夜袭”到底为何受到青睐呢?
    “单向透明”的战争筹码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不仅是鼾声大作的军营应战能力最薄弱之时,也是敌人发起偷袭的“天赐良机”。从古至今,夜战能力都是一支军队孜孜以求的核心战斗力之一,发动战争选择夜间和凌晨再合适不过。
    夜战,是军队在天黑后至天亮前,利用夜晚黑暗的自然条件开展的作战活动。正所谓“白天不懂夜的黑”,传统战争中的夜战,有利于隐瞒己方作战意图和行动部署,为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创造了“天赐良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夜视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夜战能力的快速提升,甚至还频频出现利用夜战能力优势在黑夜“致盲”对手的战例。从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不难看出,70%以上的军事行动都选在夜间进行。就像海湾战争美军空战主要指挥官格罗松少将说的:
“永远不要忘记,海湾战争的开始、作战和获胜都是在夜间。”
    围绕叙利亚的军事冲突来看,大国“出手”也往往发生在晚上。美军上一次对叙利亚开展的“精确打击”,就在凌晨。数日之前,叙利亚政府军位于霍姆斯省的一处军用机场在凌晨遭到多枚导弹袭击。2017年9月,以色列在凌晨时分空袭了叙利亚西部的军事设施,此前对大马士革郊区军事科研中心的袭击,也是在凌晨。
    在现代战争中,夜色再也不是战争的“天然保护色”,大量夜视技术和装备的列装普及,使得占据夜战优势的一方几乎拥有着“单向透明”的战争筹码。目前,美军已建成多层次、多距离、多方位的立体式夜间侦察监视网络,空间侦察卫星可在夜暗条件下提供高分辨率战场图像,装备有红外技术的侦察机,也能穿透黑障发现藏匿起来的装甲车辆,夜袭成了常态。
    防空火力网中“钻空子”
    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军从“威斯康星”号战列舰上向伊拉克发射了打响海湾战争的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轻易撕裂了对方的综合防空网,为后续对伊拉克的进一步轰炸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在凌晨时分对敌方多个重要目标实施首轮巡航导弹饱和攻击,成为美军一条不成文的作战惯例。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对南联盟发起的大规模空袭中,“战斧”式巡航导弹再次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为期78天的空袭行动中,美英两国军舰共发射了23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南联盟相当一部分战略目标都毁于“战斧”之手。可以说,“战斧”式巡航导弹划破夜空,甚至成为几代人对“现代战争”“精确打击”最早、最直观的认知。
    作为一名沙场老将,“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从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正式装备部队的一种纵深打击武器,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种巡航导弹具有飞行高度低、作战准备时间短、打击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如果在夜晚用于突袭,能降低被发现的概率。目前,很多国家的防空火力网尚无法做到全天候覆盖,依赖光学指挥仪或是目视引导的防空阵地,在夜暗条件下作战效率大幅降低,恰好为“战斧”式巡航导弹提供了“钻空子”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