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于褥疮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
褥疮(Pressure sore;bedsore)是发生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因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以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疮疡类疾病。中医又称席疮,因久着席褥而得名,多见于年老体弱、骨折、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目前医院发病率为 3% - 14%,褥疮及其相关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褥疮治疗的质量决定了医疗效果,下面就近年来褥疮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褥疮的西医治疗
褥疮创面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关键,外用药物的选择影响愈合期的长短,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切入点,氟哌酸粉剂与庆大霉素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磺胺嘧啶银乳剂主要成分有磺胺嘧啶、银盐、十六醇、凡士林等,具有抑菌及收敛的双重作用。创面补锌可增加羟脯氨酸含量,令成纤维细胞增多,同时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和创面愈合。生物流体敷料是天然海洋生物材料,对皮肤创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创面形成透明薄膜,具有抗感染及促进组织生长及疮面愈合,同时还具有控制和吸收渗出物的独特功效。但生物流体敷料不适用于严重性疾患引起的皮肤溃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提高细胞能量代谢,可直接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促进组织的自我修复。另外,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已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开创了湿性伤口护理新理念,由于湿润创面的自溶作用,可简化清创术,伤口渗出少,而且湿润创面可保护肉芽组织颗粒,有助于创面的上皮化,且敷料与创面不粘连,对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无损伤,分泌物减少,疼痛减轻,愈后无明显疤痕形成。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此透气性隔离X膜中含有高度均匀分布的广谱抗生素,在防止再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能促进肉芽生长并促进细胞活化而大量产生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迅速形成皮肤组织,因此能够更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2、中医药治疗
2. 1 经验用药
2. 1. 1 张玉华等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黄与胡麻油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代医学研究大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具有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胡麻油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等组成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皮肤黏膜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2. 1. 2 李慧敏将观察组 21 例(33 处)用自制十一方酒(主要成分为乳香、自然铜、苏木、无名草、泽兰、土鳖虫、红花、血竭、琥珀、田七、没药)局部外涂,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 1. 3 吴瑞芳等对 50 例褥疮患者(2 -4 期)创面在无菌操作下外敷药物,A 组用仙人掌、B 组用庆大霉素。观察组治愈率为 70. 37%,对照组为 30. 43%,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各期褥疮治愈平均天数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鲜仙人掌捣敷对褥疮有很好的疗效。
2. 1. 4 盖秀云等自制紫草油(紫草 30g,白芷 30g,冰片 ,芝麻油 500mL。) 纱条外敷治疗褥疮,效果显著。
2. 1. 5 徐红英经临床观察证明中药芦荟组治愈时间只相当于对照组的 1/2,尤其是对面积> 35cm2Ⅲ度的褥疮,疗效佳。
认为中药芦荟对Ⅲ度褥疮创面呈板状黑色坏死组织溶解快,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免去了常规换药中病人因多次修剪坏死组织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