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散文类文本的教学设计
向往八零
第九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梁启超的人物形象;
②掌握叙事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
2、能力目标:让学习掌握和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梁启超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把握细节的写作方法;
2、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情感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难点:对梁启超热心肠的理解。
说教材:
说教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探究法。
本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是不算难的,我们采用阅读法、讨论法,基本上由学生来讲和读就能完成好,老师做引导作用,这是重点1的突破。重点2同时又是难点,这个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采用探究讨论法来攻破。
预习安排:
了解作者梁实秋和主人公梁启超。
理清文本思路。
对演讲涉及到的内容要去了解。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为梁启超作为政治家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在导入时要把学生引导到学者方面来。设计导语为:
一提到梁启超,估计半数以上的同学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四个字,那就是——戊戌变法!不错,作为一个变法英雄,梁启超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总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作为学者的梁启超呢?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我国著名作家梁实秋曾对启超先生作过这样的评价:“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可见,青年学生对梁启超的景仰主要是在哪方面?(学术上)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来认识一个学者梁启超。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梁实秋
二、分析文本过程
(一)整体感知。
初步阅读,感知梁启超的形象特点。
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文中对人物形象概括的语句,将作者对梁先生的总评提出来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二)进一步细读,对应先生的特点,在文中找到描写的语句或语段,学生做细究,可以一起讨论完成。
这几个语段,都是先生演讲的片段,据此引导学生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
到了这一步,教学重点基本完成,学生能通过对演讲片段的分析感受先生有学问、有文采的形象特点。
难点在热心肠,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探究先生演讲的内容来把握“热心肠”的含义。
巧妙的过渡语:这两哭一笑如此夸张的表情,手舞足蹈如此外显的动作,仅仅是因为先生哭点或笑点很低?又或者是他擅长演讲,善于表演?
(停两秒,让学生回味一下)没那么简单。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其实还涉及到了演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