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鬼谷子》全文加注释.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鬼谷子》全文加注释.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7/8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鬼谷子》全文加注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鬼谷子》全文加注释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然而,就是这样一本赫赫有名的书籍,因为所崇尚的是谋略,权术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有禁而毁之者,私下却时而****之,乐此不疲。
《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学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这部两千多年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为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本书以政治、军事斗争案例和商用案例为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本着批判地继承之的原则,去其阿谀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华;去其弄权斗术等封建糟粕,汲取谋略方法的精华。这样,我们就不会困于古书,而能将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己所用,发扬光大。
《鬼谷子》一部研究、社会、经济、政治谋略权术的智能之书。
《鬼谷子》一部历来享有“智能禁果、旷世奇书”之称的巨著。
欧阳修谓《鬼谷子》:“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
长孙无忌谓《鬼谷子》:“便辞利口,倾危变诈。”
柳宗元谓《鬼谷子》:“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为什么一本书会有如此极端的毁誉褒贬,这是因为《鬼谷子》以功利主义思想冷眼静观尘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自认为最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这在那些思想已泡烂于仁义道德酱缸里的道学家们看来,不啻于洪水猛兽,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乃理所当然之事。
当今时代,商战之激烈残酷,甚于兵战,置身商场,你不用“谋略”,你的对手却用,所以,最后失败的肯定是你。
孙子曰:“兵不厌诈”,你不诈,你甚至厌诈,你就不能和别人竞争,就要被社会所淘汰。
收放术 鬼谷子-捭阖第一
捭①阖②第一
[原文]
粤若稽古③,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状生之先④。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物⑥,知存亡之门户⑦,筹策⑧万类⑥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⑩焉,而守司(11)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2)。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3)。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1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5)之。审定有无与其实(16)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1)。离合(22)有守(23),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4),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25),而与道相追(26)。捭之者,料其情(27)也;阖之者,结其诚(28)也。皆见其权衡轻重(29),乃为之度数(30),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31)。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2)。纵横(33)、反出、反覆(34)、反忤必由此(35)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36)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7)。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38)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9),故与阳言者依崇高(40),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1)。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42)。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