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古代年龄.ppt

格式:ppt   大小:809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年龄.ppt

上传人:cjc201601 2018/7/8 文件大小:8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年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始龀: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始龀”:刚换牙,指七八岁小童.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总角
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又指出嫁的年龄。
束发: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束发
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mao)耋(die):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祖宗)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