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仪器分析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按题中给出的字母A、B、C、D,您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在指定位置内)
1、不符合作为一个参比电极的条件的是:
A. 电位稳定; B. 固体电极; C. 重现性好; D. 可逆性好
答( B )
2、银- 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决定于溶液中:
A. Ag+ 浓度; B. AgCl 浓度; C. Ag+ 和 AgCl 浓度总和; D. Cl- 活度
答( D )
3、下列不是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是:
A. Hg, Hg2Cl2 电极; B. 一定浓度的 HCl 溶液; C. 玻璃膜; D. 玻璃管
答(A )
4、离子选择性电极中常用的的内参比电极是:
A. Ag 电极; B. Ag-AgCl 电极; C. 饱和甘汞电极; D. AgCl 电极
答( B )
5、测定饮用水中 F- 含量时, 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 其中柠檬酸的作用是:
A. 控制溶液的 pH 值; B. 使溶液离子强度维持一定值;
C. 避免迟滞效应; D . 与 Al, Fe 等离子生成配合物, 避免干扰
答( D )
6、用 ×L-1 NaOH 标准溶液, 电位滴定某有机酸溶液数据如下。滴定终点的电位
( 单位: mL ) 是
VNaOH / mL
E/mV
233 316
400 -590
A. 316 ; B. 289 ; C. 267; D. 233 ;
答( C )
7、用 1cm 吸收池在 508nm 下测定邻二氮菲亚铁( e = ´104L×mol-1 ×cm-1 ) 的吸光度。今有含铁( M= ×mol-1 ) % 的试样 100mL 。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按 A = ~ 范围, 测定浓度应控制在 ´10-5 ~ ´10-5mol×L-1 ;
B. 上述 A 项中应为 ´10-5 ~ ´10-5mol×L-1 ;
C. 称取含铁试样的质量范围应为 ~ g ;
D. 为使测定误差最小( A = ), 应称取试样为 左中
答( A )
8、下列有关偶氮类显色剂的叙述中, 不对的是:
A. 偶氮类显色剂分子中都含有¾N== N¾ 基团;
B. 偶氮类显色剂一般具有选择性高,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等特点;
C. 这类试剂中常含有¾OH ,¾COOH 等基团, 故反应的酸度条件应严格控制;
D. 这类显色剂适用于波长在 400nm 以下光波进行测定
答( D )
9、在分光光度法中, 为了把吸光度读数控制在适当范围, 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A. 控制试样的称取量; B. 改变比色皿的厚度;
C.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 D. 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
答( C )
10、目视比色法中, 常用的标准系列法是比较:
A. 入射光的强度; B. 溶液的颜色是吸收光的颜色;
C. 透过溶液后的吸收光强度; D. 透过溶液后的光强度;
答( D )
11、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 B. 使用的光程不同;
C. 参比溶液不同; D. 标准溶液不同
答( C )
12、在比色分光测定时,下述操作中正确的的是:
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B. 手捏比色皿的毛面;
C. 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 D. 用普通白报纸去擦比色皿外壁的水
答( B)
13、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作出重大贡献, 解决了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 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科学家是:
A. Bunren R ( 本生) ; B. Wollarten WH ( 伍朗斯顿) ;
C. Walsh A ( 沃尔什) ; D. Kirchhoff G ( 克希荷夫)
答( C )
1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 吸收线的半宽度是指:
A. 峰值吸收系数的一半;
B. 吸收线轮廓与峰值吸收系数之交点所对应的频率的一半;
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吸收系数的一半;
D. 在处, 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的频率差
答( D)
15、空心随极灯的构造是:
A. 待测元素作阴极, 铂丝作阳极, 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B. 待测元素作阳极, 钨棒作阴极, 内充氧气;
C. 待测元素作阴极, 钨棒作阳极, 灯内抽真空;
D.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 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答( D )
16、由于对气相色谱法作出杰出贡献而在 1952 的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