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辅导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校学生处的统一安排下,我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月参加了第五期辅导员网络培训学习,听取了众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及一线辅导员的讲座,从立项信念到社会责任,从政治理论水平到思想觉悟,从工作职责到工作方法,从学生管理到心理健康,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到就业能力培养,近20门课程,35个学时,1500多分钟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结合我自己工作实际,感悟颇多,下面主要就辅导员需具备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辅导员需要具备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辅导员既是育人者,也是管理者;既是引领者,也是协调者,更是服务者。明确了角色定位后就不难发现,辅导员身上所肩负的多重功能和职责。我们需要以老师的形象教育学生,也需要作为规章制度的化身严格要求学生,还需要以长辈的身份关心爱护学生,更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和引导学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还文件指出,辅导员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辅导员关注学生成长,应围绕学生发展作文章。以学生为本,辅导员工作都要基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因此辅导员应该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学会使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技术。
此外,辅导员还要发挥好引领者的作用,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现在关注什么?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学生现在需要做哪些事情?学生的价值判断是否出现偏差?针对此,可以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用以记录他们的个人信息及成长变化,比如哪个学生评上哪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哪个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得了什么奖励,哪个班被评上了文明班级,哪些宿舍被评上了文明宿舍,哪些同学被评上了文明学生等等。这样,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一目了然,如果出现了什么小问题,也好有的放矢地找出原因,对其进行正确的适当的引导。
二、辅导员需要有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
作为辅导员,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面对突然放松的学习环境,会有很多不适,这个时候就要求辅导员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可要求学生努力去锻炼和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并制定大学规划和目标,如:拿一次奖学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一次技能竞赛或科技创新活动;掌握一技之长;培养一项爱好特长等等。激发他们学习和锻炼的动力。
在班级管理方面,按照学校工作要求,要求各班每学期进行一次班级工作计划总结;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电子档案来记录其每学期的表现;每个月进行一次安全稳定情况排查;每两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月举办一次团日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调查用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生活及就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