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虚火“烧旺”CPI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通胀大周期中,通胀的成因极为复杂,不能把通胀问题完全归结于货币超发和输入性因素。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长期不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如果中国增长方式不改,结构不调整,这个局面仍然难以根本改变。
毋庸置疑,抗通胀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根据我们的测算,%左右,%左右,%左右,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但我们更应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风险。抗通胀既要关注眼前又要惠及长远,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关键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将中国经济内部的“虚火”降下来,否则一味紧缩,很可能伤及经济,抗通胀的成本也将十分高昂。
通胀大周期
从性质上看,中国正处于一个通胀大周期中,目前通胀的成因极为复杂,不仅有短期因素,更不能把中国的通胀问题完全归结于货币超发和输入性因素。
一些观点认为,货币超发是主因。的确,中国货币超发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M2,,%,,%,这两个数据与美国同比,,这是M2和M1的数据比较。而同期我们国家的GDP总量大约只是美国的1/3左右,这说明我国的货币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太低了。在中国整体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工具不发达,蓄水池有限的情况下,这么多的流动性自然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冲击。
也有相当一部人认为,中国本轮通胀主要是由于输入性通胀造成的。美国再度量化宽松是最大的外部因素。在全球复苏不一致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持续释放货币,美元作为“新兴”套息交易工具横行于各类资产中,全球经济显然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而黄金、铜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却创出新高,这直接传导到中国国内的资源价格和CPI上。
事实上,我们确实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中国的通胀成因更多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内部的深层次问题。
深层次因素
第一,从要素结构上看,中国正在逼近“刘易斯拐点”。资源相对价格重估,原先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由于供应渐渐达到顶峰,价格将进入长期上升通道,随着低端劳动力的短缺和工资的增长,劳动力成本压力将扩散到更广泛的经济部门。长期来看,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将是国内物价上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成本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就拿蔬菜价格上涨来说,中国城市周边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完全依赖客菜供应本地市场,多数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菜地变高楼,蔬菜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共同导致需求上升而自给不足。城市的过快扩张,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