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德阳市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

格式:docx   大小:1,0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德阳市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

上传人:zxwziyou8 2018/7/10 文件大小:1.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德阳市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德阳市国有粮食企业
深化改革的思考
◎范爱民 王琼芳

体制仍然不活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制约着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德阳市共有市属国有粮食企业 7 家, 正常经营国有粮食储备购销企业 4 家, 歇业停产粮
食企业 3 家, 职工总人数 214 人, 其中在职职工 111 人, 离退休职工 103 人; 4 家正常生产企业 201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4519 万元, 利润总额 27 万元。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止, 7 家国有粮食企业账面资产总额 万元。长期背负旧的粮食管理体制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 “老人”、“老账”问题未彻底解决, 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一是“老人”: 7 家市属粮食企业离退休职工人数多达 103 人, 每年需企业承担支付的医疗补助、福利
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是国家掌握粮源、实施粮食调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承担着重要的公益性、基础性和社会性职能, 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实力强弱直接影响区域粮食供应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 面对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契机, 市属粮食企业如何加快改革, 充分发挥其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 适应新时期粮食流通发展的需要, 是当前德阳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自 1998 年以来, 按照国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 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 通过改、转、租、卖、破产整合重组等形式, 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但随着粮食购销形势的变化, 经济效益不够突出, 新发展和新变化不明显, 机制
费用高达 40 余万元。二是“老账”: 部分改制遗留问题未彻底解决, 一是呆坏账; 二是政策性挂账问题, 市财政每年需从市本级粮食风险基金中支付市农发行挂账贷款利息约 100 万元。
二、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顺, 活力不足。市属粮食企业目前实行的是按照目标管理进行考核, 从近年的运转情况来看, 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如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 创新企业机制和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做大做强粮食企业, 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不断探索。
(二) 土地仍为国有划拨土地性质, 企业融资困难。市属粮食企业现有土地使用面积 99760㎡
(约 亩), 土地性质均为划拨, 不能有效融资, 形成“瓶颈”制约。企业普遍存在自主经营融资难问题, 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发展动力不足。
(三) 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受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 企业只能局限于搞好储备, 增加储备量, 经营模式多局限于“买卖原粮”, 效益依赖原粮市场价格, 不能有效转化风险,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对外无法形成整体优势、规模优势。即使实施多种经营, 最大程度的为职工谋利, 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 但受资金、仓容、企业性质等因素影响, 不能真正形成规模, 形成特色, 形成稳定的竞争优势, 经济效益难于大幅提升。
(四) 企业仓容紧张, 严重影响粮食收购和企业经营。在上一轮粮改时, 因分流安置人员, 多数优良资产已改制或处置, 剩余下的大多数库点存在库容偏小、布局分散、资产质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