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简析浅成岩剥蚀分散环境下的成矿类型及构造延伸演化.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析浅成岩剥蚀分散环境下的成矿类型及构造延伸演化.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析浅成岩剥蚀分散环境下的成矿类型及构造延伸演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析浅成岩剥蚀分散环境下的成矿类型及构造延伸演化
摘要:金平铜厂矿段属构造斑岩蚀变型金矿,浅地表主要受脆性断层及穿插发育的浅成岩体控制,采区似断陷盆地(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其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状,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从半深成岩及中性深成侵入岩(正长岩)的出露特点,认为该区中-深部存在混合-原生形式的隐伏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其横、纵、斜交韧性断层均发育,盲矿(化)体赋存受塑性断层及深成侵入岩体制约。

关键词:浅成岩、剥蚀分散、成矿类型、延伸演化
中图分类号:P588文献标识码: A



分布于矿区南部,赋矿岩石为第四系黄、褐黄、褐黑、灰色砾石和砂质粘土,多为正长岩、正长斑岩、蚀变辉绿岩、煌斑岩、白云岩、砂泥岩等岩石的风化残坡积物。随地形起伏,覆盖于中志留统白云岩或岩浆岩脉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化带南北薄、中部厚,矿体位于近地表浅部,呈似层状产出,产状随地形起伏变化,总体向南西倾伏,倾角0~20
°。矿化带长640m,宽40~320m。
(δμ)
产出于Y6线附近采空区西剥离台阶上,浅地表走向近南北,其走向长大于150米,呈条带(细脉)状产出,,局部氧化破碎后厚度相对较大,,主要蚀变为黄(褐)铁矿化。推测与YZK610()揭示的细小矿脉为同一条。(见图1)

(dol)
YZK015钻孔揭露到一条铅锌银矿体及一条锌矿体,铅锌银矿体(斜距),%、%, g/t;锌矿体(斜距),%。矿体产于白云质碎裂岩中,仅一个工程控制,产状不清。(见图2)


浅成岩是岩浆在地下,-,一般为细粒、隐晶质和斑状结构。浅成岩多以岩床、岩墙、岩脉等状态产出,有时相互穿插。在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岩性同化混染,节理裂隙发育。经2013年开展地质填图及探索孔揭示,浅成岩广泛发育,多呈条脉状,整体近南北走向,中部受脉岩体穿切呈东西向,也见赋存于断层蚀变带两侧或软弱夹层处,含金矿物中角砾成分多者品位高、砂质次之。采区出露的中性深成侵入岩(正长岩),在浅地表遭受强剥蚀化,局部呈高岭土化,推测中-深部脉岩体呈东西走向,局部南北走向,岩体会变厚且呈多条分枝狭长(脉状)式穿插分布。早期地壳较活跃,裂谷深大构造及脉岩体活动激烈,后期地质活动受温度压力递减显缓慢或稳定,以风蚀及(冲蚀)水岩等表生作用为主导,形成厚大规模的残坡积(层)物。岩浆在浅部受低温低压影响,矿物结晶程度差,粘度小。浅地表含矿元素易分散、渗透、次生富集。其分带性明显,见大量硫化物及富含黄铁矿。围岩蚀变见硅化、正长石化、绿帘
石化、黄(褐)铁矿化、白云石化、粘土化等。近地表出露的浅成(剥蚀)岩体,是脉岩体沿早期围岩构造裂隙或软弱夹层贯入充填形成的,脉岩体产状、形态、厚薄受围岩中的构造碎裂或夹层带而定,脉岩本生就是一个构造线,岩浆充填-交代-蚀变(岩浆与断裂带或软弱夹层部位的围岩混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