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态学野外实习(天童)手册
(试用)
一、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概况
1 地理地貌及气候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鄞县境内,地处北纬29°48',东经121°47',距宁波市区28公里,介于浙江山地和滨海平原之间,据海岸约10公里(见图1)。
图1.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图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夏陆台范围,为酸性火成岩。公园所在地形似座椅,三面环山,南部面向一宽谷,,一般山峰海拔300米左右,坡度多在20°~40°之间。公园范围内有两条溪流,集水区面积约300公顷。由于森林植被涵养水源,流水潺潺,终年不绝。
公园内的土壤主要为山地黄红壤,~。成土母质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酸性火山岩以及石英岩和花岗岩残积风化物。土层厚薄不一,一般在1米左右,坡面土壤质地较好,腐殖质层较厚,质地以中壤至重壤为主。
天童的气候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冷。℃;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低温度-℃;大于10℃℃。Kira温暖度指数是135℃,寒冷指数是-℃,,全年稳定通过10℃。,多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份,占全年的35~40%,冬季雨量只占全年的10~15%。一般说来,因受梅雨锋系和台风的影响,年内降水主要有两个高峰,各在5、6月和7、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2%,变率不大,各季之间最大变率在5%以下。年蒸发量小于降雨量,只有7
~10月蒸发量稍大于降雨量。以上数据表明,该地雨水充沛,热量充足,水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生长。
2 植物区系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计有苔藓植物37科、71属、114种;蕨类植物24科、49属、96种;种子植物148科、506属、968种。天童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同时含有一定数量的温带成分。含有许多单种属和少种属,其中不少为古老的孓遗植物。
3 植被
根据植物地理学观点,天童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该地植被主要为次生林。
主要的自然半自然植被类型如下:
①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为该地的顶极植被类型,广泛分布于100~550米的区域,构成了该地景观的主体。它可分为两个群丛:1)木荷ˊ栲树群丛,它是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要素,是主要的群落类型,分布范围从海拔100米的山脚到500米的山脊;2)长叶石栎ˊ云山青冈群丛,它分布于海拔500~550米的山脊部分。
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沟谷和较高部位的山坡上,地下水位高、环境温度低。它包括两个群落:1)披针叶茴香ˊ南酸枣群丛,该群落主要分布于270~330米的沟谷地带,土层薄,并有许多大石头露出地面;2)长叶石栎-鹅耳栎群落,该群落只要分布于海拔400~500米的沟谷上部坡地。
③次生落叶阔叶林:
该群落是由于常绿阔叶林被人类活动破坏后形成的,它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主要群落类型为化香-枫香-白栎群落。
④次生灌丛:
该群落主要是由砍伐或火烧后形成。群落只有2米高,但很密。主要种类有:白栎、映山红、山矾、小叶青冈、盐肤木等;草本层稀疏,~,盖度20%。
人工植被类型
⑤常绿针叶林:
这是一种人工种植的次生植被类型。它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种群落:1)枫香-马尾松群落;2)枫香-杉木群落。
⑥毛竹群落:
该群落也是人工群落,群落名称为:耳草-毛竹群落,主要分布在寺庙、村舍附近。
⑦农地:
主要包括:水稻田和茶园,主要分布在山脚平地区域。
二、植被生态野外调查
在植被研究中要阐明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种间相互关系、群落和环境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生产力、群落动态、类型划分和地理分布等,都要从植被的野外调查做起,它是植被研究的起点,也是一切植被研究的基础。没有实际的野外植被调查,就没有植被科学,不仅在植被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是这样,即使发展到今天,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实验群落学、生境生态学、数学生态学、植被遥感制图等,它们的研究仍需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可以断言,无论植被科学发展到何种水平,野外调查都是不能忽视的,否则,植被研究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植被野外调查并不局限于植被的定性描述,虽然那种游记式的描述在植被研究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对大范围新地区植被的描述中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要对植被进行深入研究,植被调查必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着手。
1 取样调查
在进行植被的野外调查时,大多数情况下和其他研究工作一样,不可能对植被的全体逐一进行清点,只能抽取一部分进行研究,即所谓取样调查。植被研究中最早使用的就是“样方法”,它是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