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及功能.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及功能.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7/11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及功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及功能
现在大多数新闻X站都在新闻正文后面设有X友评论入口,其功能是让X友即时发表自己阅读新闻之后的感受、观点和意见。如新浪X、腾讯X的“我要评论”、X易的“发帖区”、搜狐X的“我来说两句”、人民X的“我要留言”等。这些X友的留言评论以跟帖的形式与新闻正文“捆绑”在一起,形成互文关系。从各个X站对此功能命名上的差异可以看出,这种由X友阅读新闻之后即时发表的,依附于新闻正文的跟帖留言式评论并不能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画等号,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为了与传统新闻评论相区别,本文称之为“X络新闻跟帖评论”。
X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兼与传统新闻评论比较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编者按、短评、专栏评论等类别,尽管各类教材、专著对“新闻评论”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却是很明显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由新闻传播媒体发布;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具有论说文的体裁形式。①X络新闻跟帖评论与传统新闻评论具有一些相同之处,如时效性、对新闻事实的依附性、议论的倾向性和针对性等,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却是非常明显的。X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众化。传统新闻评论是由专业人士撰写,在媒体认真选择把关之后发布的,基本代表了媒体的“官方”立场,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X络新闻跟帖评论则是X友自行发布在X络媒体上,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和随意性,属于一种大众化的意见表达,虽然跟帖评论也需要经过X站审核后才能发布,但几乎所有X站都会在显要位置申明:“本评论只代表X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X站观点。”因此,传统新闻评论对撰写者、写作方式、评论的观点内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属于精英式的独白;而X络新闻评论的门槛却很低,只要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有可能使自己的评论进入传播渠道,属于大众化的“众声喧哗”。
简洁性。在文体形式上,传统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体裁,无论长短,基本都具有新闻事实引述、论点、论据、论证等结构要素,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而大多数新闻评论都能脱离新闻报道文本单独成文。而X络新闻跟帖评论则与新闻报道的文本紧密相联,形成互文关系,一般不能脱离新闻原文而单独存在。因为它在形式上通常都是三言两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由灵活、随意多样,有的甚至只有表情符号,不像传统新闻评论那样具有完整的论说文形式,也不能被称作“文章”,如果脱离新闻语境,其意义的表达就显得含混不清。此外,在内容上,传统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的进一步解读,需要评论主体从新闻事实出发,提出深刻独到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推理,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而X络新闻跟帖评论因其形式的简洁,在内容上往往直指问题关键,点到为止,大多数只摆观点不做论证,有的也采用简单的隐喻、反讽等修辞手段来表达观点,使评论显得简单明了。
互动性。X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性与普通“媒体—受众”的互动形式不同,前者是“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后者则是“多对多”“群发性”模式②。在这种“多对多”的模式里,媒体为X友提供了一个“话题”和互动平台,除了涉及敏感问题的删帖行为外,媒体在互动过程中基本处于“退场”或“缺席”状态,由X友们自行展开“多对多”的群发性互动。例如,X易、腾讯等门户X站的每一条新闻跟帖评论后面都有“支持”、“顶”、“回复”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