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兰溪理学名家.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兰溪理学名家.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7/1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兰溪理学名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兰溪理学名家
范浚
范浚,字茂明,浙江省兰溪市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范浚生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在北宋和南宋各生活了二十四年。他自幼笃志求道,潜心理学,及长关心民瘼,宏济时艰,晚岁设帐授徒至数百人,播扬理学思想。朱熹传承了范浚理学思想。朱熹之学,初无常师,甚至“不名一师”。他于18岁和20岁时,两次专程到兰溪拜访范浚,登门求学,可惜均未见面。其中第二次拜访时,“因录屏书《心箴》而去”。范浚殁,朱熹又专程凭吊,并且写下一段情真意切的话:“香溪范先生者,实兰之望族。祖父昆季皆居显宦,先生独辞征辟,隐居于宝惠山泉之阳,著书立说,乐道安贫。余尝三谒未遇。厥后再至,而先生已逝。其从子右史蒙斋延余于先生讲学处,观其言论文章,悉本洙泗渊源,而《心箴》一篇尤得千圣不传之秘。惜入其室而未获亲见其人。瞻仰门墙,留连不忍去。因书此以誌慕焉”(《香溪范氏族谱》卷首)。几十年后,朱熹将《心箴》原文注入《孟子集注》。淳熙九年(1182),亲作《香溪范子小传》,尊称范浚为“子”,极为谦恭。准确地说,朱熹完全是以“私淑弟子”的身份地位来评价和推崇范浚的。其时范浚去世已历32年了。这不能不说是一段历史佳话。《小传》对范浚的学问、著作和人生作了全面评价:“初不知从谁学,其学甚正”,“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也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以上均据《光绪兰溪县志•卷五》)。范浚除了高举理学大旗,传播理学思想以外,还走出书斋,关心民瘼,忧患国是;以史为鉴,评点时弊;建言献策,宏济时艰。从而在他的理学思想中,融入了忧国爱民,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和进取精神,而这正是儒家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所在。它开启了浙东理学,包括永嘉学派,永康学派以及婺学所共同拥有的全新理念:强调“有体有用”,“经世致用”,强调“事功”。明嘉靖十九年(1540),敕建范香溪祠于兰溪城南仓岭,给帑春秋二祭。清乾隆十九年(1754),浙江督学使雷鋐题“婺学开宗”四字额于祠,“以明婺之道学由于先生,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也”(《光绪兰溪县志•卷三》)。
 张润之(1212~1283),字伯诚,号思诚子,石阜岭村人。何基入室弟子,研****30多年,尽得所
学。金履祥为何基续编《〈近思录〉发挥》,一一质之而后定。履祥赞其为朱门嫡孙行,端平淳祐,
文献灵光。值乱处约,布衣蔬食,薪水或不继,处之裕如。冰雪孤松,端操凛凛。许谦称赞其笃诚清
介,问学专力于经,天才骏利,襟度融朗,有浴沂咏归气象。宋末避乱,居金华山中,遂有桃源之
志,採其幽胜为《洞山十咏》,微言奥旨,高风雅韵,犹可概见。曾于石阜岭创立湓东书院,设帐授
徒,播扬理学思想。
范端臣
范端臣,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登张孝祥榜进士第二人,这是兰溪历史上第一位“榜眼”。卒葬钓鱼台,并继范仲淹之后,配享严子陵先生“高风亮节”祠。著有诗集三卷,文集二十余卷。
 
金履祥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号次农,兰溪人。因家居兰溪仁山之下,学者称为仁山先生。18岁考中待补太学生,其后转向理学。23岁受业于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宋末,诏授迪功郎,史馆编校,坚辞不就。入元不仕。曾执教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