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绿色壁垒”.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绿色壁垒”.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7/14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绿色壁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形成
所谓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或称贸易壁垒。它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的一种行为。绿色壁垒为什么兴起?
绿色壁垒的形成,源于世界性的贸易危机,或者说是价格危机。世界贸易量在战后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世界货物贸易额,1950年为607亿美元,1996年为50000亿美元,1998年则超过了70000亿美元。1990-1995年,世界货物贸易平均增长8%,%,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低,只有1%。这一现象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国际贸易的高增长率,以及基数的增大,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际分工的深化,交通电讯的进步,从而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各国为世界市场的扩大而生产。国际贸易的发展,又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问题正好出在这里。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而生产的现象,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性。国际市场的一大特点是波动性、不确定性,生产能不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就是个不确定性。世界市场如果发生变动,各国的生产就会产生极大的风险。
事实上,世界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已成为普遍现象。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的过热增长,出现了“泡沫”。在这种“泡沫”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形成过度增长,国际贸易出现虚假的繁荣,风险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其表现就是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生产过剩。生产领域的全球性过剩,具体表现是,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的全面下跌,销售价格低于生产的附加值。国内很多商品过剩,实际上是国际商品价格危机在国内的表现。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出现全球性的危机。
1997年,全球有色金属价格全面下跌,其中镍跌40%,锌38%,铜28%,铝23%。
1997年起,国际石油价格暴跌,1998年同比下跌30%,1999年3月跌至10年以来的最低点,由每桶23美元跌至10美元。
1998年,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小麦、大米、玉米、生猪、甘蔗等跌至15年来的最低点,1999年3月,,北京的猪肉跌到7元/千克。
1998年,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跌到12年来的最低点。
1998年,世界主要工业品钢、汽车、纺织品等价格也全面下跌,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大量积压。钢,全球的生产能力为10亿吨,。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全球性的生产过剩、价格危机是短期解决不了的。生产过剩,贸易中的进出口失去了平衡,各国的进口大量减少,而出口极为困难,整个经济链条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具体表现是:(1)世界的主要进口国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1998年,亚洲进口大幅度减少,东南亚各国贸易额下降1150亿美元,而使发达国家贸易逆差增加1150亿美元,其中美国350亿美元,日本410亿美元,欧盟390亿美元。1998年,美国贸易逆差2300亿美元,预计1999年可能增加到3000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逆差,发达国家必然要采取限制或减少进口的政策,从而导致全球化的贸易萎缩。(2)由于集团化的影响,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使一些出口国的传统贸易发生变化,出口减少。如受拉美地区集团的影响,美国更多地从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