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贤相也是名间谍
伊尹,名挚,号阿衡,夏周时代有莘国(今河南省栾川县)人,中国古代有名的治世良相,史称元圣,因其生于伊水上游,官职为尹,史称其为伊尹。
伊尹是生于伊洛大地,长于伊洛大地,业绩非凡,千古流芳的治世名相,大商王朝的开国元勋;然而他的身世,却是十分悲凉的。《吕氏春秋?本味》等典籍里记载一个关于他出生情况的离奇荒诞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莘国有个采桑女子在一次采桑时,从一棵空心桑树的树洞里面发现了一个婴儿,即把他献给了国王,国王让他的厨师抚养这个孩子,同时派人调查这个孩子的来历。探得的结果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居住在伊河上游,怀有着孩子时,曾经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位神仙告诉她“看到石臼出水时,赶快往东一直跑,千万不要回头看。”第二天,她看见石臼出水了,就告诉了邻居,大家一同向东跑,一直跑了十里地左右,她忍不住回头一看,只见身后一片汪洋,他居住的村子早已被洪水淹没了。由于违反了神的告诫,她的身体很快被化成了一棵桑树,这个孩子就是在那可棵空心桑树中得到的。除去故事里的荒诞成分,我们可以知道,伊尹是个弃儿,其父母踪迹全无,伊河上游的栾川县,是其出生地。
由于伊尹身世过于离奇,是个父母渺无音讯的孤儿,有莘国国王很不喜欢他。不过,因为伊尹自小由国王厨师带大,受到生存环境影响,伊尹学得了一手十分高妙的烹饪技术,是这点,使他有了彻底改变命运的机遇。
有一次,大商国国王成汤到有莘国进行外交访问,见到了他,通过几次交谈,了解到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也愿意到商国去施展才华。回到商国后,成汤提出娶有莘国国王的女儿为妻,伊尹则作为陪嫁的奴隶被送到了商国。
伊尹到商国后,并没有立刻得到成汤的重用,主要的角色是“御厨”。但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心人,伊尹巧妙地利用每次为成汤送饭菜的机会,及时地以饭菜为比喻给成汤讲一些治国之道、君臣相处之道。让成汤既吃得津津有味,又听得十分高兴,既饱了口福,又饱了耳福,还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教诲。
久而久之,成汤了解到了他的才能,就先让他做了个小官,管理些不太重要的事务。其才干日益显露出来,渐渐地取得了成汤的信任。成汤便让其担任更艰巨的职务,直到最后,让他做了自己的老师和左右手,全面参与到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管理中。《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谓我国第一个“帝师”。很多人对伊尹的印象也止于此,殊不知,他还是我国第一位名间谍!
商国在成汤和伊尹的合力治理下迅速强大起来,反观这时的夏王朝,则越发腐败。为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佐商伐夏,彻底推翻夏王朝的残暴统治,就成了伊尹说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
在伊尹最初把攻灭夏王朝的政治设想告诉成汤时,成汤是相当惊惧和怀疑的,毕竟当时商国方圆不过百余里,兵少将寡;而夏王朝则统治着数十倍于商国的广大地域,物产丰茂,兵多将广,同时又有许多属国作为政治盟友、军事后盾。作为夏王朝的一个属国,当时的商国在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同夏王朝抗衡的实力。此外,在那时候,包括成汤和伊尹在内的整个商国人,除了了解到夏王朝的一些腐败状况外,对于夏王朝内部的各种状况都是不了解的。由于情报上的缺失,灭夏只能是个政治设想,能否达成、何时行动,商国君臣们心中并没有数。
为了进一步及时全面具体详尽准确地获得夏王朝政权内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给今后的夏商战争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也为了深入夏王朝内部寻找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