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5/6/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摘要:在反映女***情婚姻的悲剧里,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弃妇”的命运都是悲惨的。面对这些“弃妇”在叹息“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这种可悲的下场时,大家似乎无不都在愤怒地谴责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罪恶。其实,社会制度只是一个方面,也许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恐怕也是难逃其咎的。当然,独立的人格往往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关键词:弃妇负心郎社会制度悲剧独立人格
中国古代“弃妇”命运的悲剧,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这种可悲的下场,能全怪责于社会制度的罪恶吗?而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靠几个弱女子可以抗争吗?要知道,推翻一种制度谈何容易?那不如试着去改变自己吧。所以,笔者以为中国古代“弃妇”命运的悲剧,也许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是难逃其咎的。当然,独立的人格往往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弃妇”的命运,归因社会制度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
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弃妇”形象的很多。《诗经》中《氓》的女主人公是“弃妇”形象的典型,她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从中表达了她的悔恨心情与决绝态度。其实,只要细心读这篇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还是不难发现的:《氓》中爱情所反映的年代,青年男女的交往还算比较自由的,男子虽然以
“抱布贸丝”来掩人耳目,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还是公开化的。两人商量婚期,女子让情郎托媒求婚,但媒妁之言也不是那么重要,最终两人自己约定“秋以为期”。当丈夫见异思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时,弃妇的做法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自己与丈夫一刀两断,离婚了。而诗里也已明言其事了,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也就是男子的负心背情。而这位“弃妇”则依然“痴于情者”,才致使“总为情误”(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如果我们仅仅像这样抽象鞭挞当时的制度,似乎也就存在着无的放矢之嫌疑了。
同样,《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不幸婚姻,则是被婆婆所遣造成的。刘兰芝婚前是一个知书达理的闺秀,“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婚后是一个谨守妇道、勤劳朴实的***,“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与丈夫恩爱有加,即使遭婆婆所遣,她还对丈夫发出这样的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但在焦母眼里却是“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硬是百般刁难,致使夫妻分离。在焦母看来,尽管自家是衰落的宦族,但她就看不上刘兰芝的平民出身。当刘兰芝被婆婆所遣后,她也只是作了一些徒劳无益而看似刚烈反抗之举,最后不惜一死,而作品也用浪漫主义结尾给了我们留下一条希望的尾巴。就这样,我们对作品的分析,又****惯于把这一悲剧看做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既然反抗如此之刚烈,自身又无过错,那为何在辞别时,竟然还向焦母作稀里糊涂的认错?说是“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时,还劝勉小姑要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不知道究竟是她太善良还是她受封建荼毒过深?用鲁迅的话,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在婚姻世界里,男子一般易于用情不专。喜新厌旧是大多数男子的天性。看来,刘兰芝尽管踏错了门槛嫁对了人,但由于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依然逃脱不了婚姻的悲剧。
二、“弃妇”的命运,在一个独立人格的女性身上是有自我把握的选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