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诊其所由,对症下药.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诊其所由,对症下药.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5/6/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诊其所由,对症下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诊其所由,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题,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出现了做错的现象,订正之后在其他练****或是考试时依旧出错。学生在同一道题或同一类题上,错了改,改了又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只满足于把错题改正过来,对出错的原因分析得不透彻,对出错的环节抓得不准,缺失的知识点没有补上。其实,学生作业出错的原因有一部分并不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老师身上。然而不管出现错误的责任主体是谁,针对学生错题,我们都可以根据成因进行归类。假若我们教师在发现学生做题出错后,能够一针见血地找到错误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成因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用适当的方法予以避免或利用,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成效。
一、溯本求源,诊其所由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新的数学概念之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或者是通过以前的学****获得了与新的数学概念相近的知识,这些前概念的处理,很容易对现学知识造成干扰,形成做错题的现象,这也是心理学所讲的前摄抑制。也有些学生,原先学得很好的知识、方法,在其学****了与原概念相近的知识后反而产生了混淆,出现错误,即所谓的后摄抑制。也就是说,当两种材料处于既相似又有不相似的状况时,干扰作用最大。
例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学生往往对该定律掌握得很好,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以说很少出现错误现象,但当学****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总有学生会混淆起来,将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25×25)×4,写成(25×25)×4=(25×4)×(25×4)。可见,乘法分配律所造成的后摄抑制为出错的关键因素。

数学概念是运算、推理、证明的依据,正确理解概念是正确应用数学概念解题的基础。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准确往往是某些解题错误的直接原因。
例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十亿是(10)个一千万。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数位顺序表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停留于记忆数位顺序表阶段,对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比较模糊,特别是对较大的涉及两个数级之间不相邻的数位的进率的掌握。

在平时解题时,许多学生只着眼于题中已经给出的一些明显条件,缺乏挖掘题目中所隐含条件的能力,因而出错。
例如: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很多学生判断出错,就是忽略了“除数不能为0”这个隐含条件。

对于有些数学问题,在解答时只有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讨论,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留,否则将难以获得完整的答案,导致出现错解。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考虑问题不全面,满足于求出一解,因而就导致出现漏解情况而出错。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一个角是40°,其他两个角分别是()和()。学生往往只考虑一种情况,将40°的角当作顶角求出两个底角的度数。这种是典型的在解题时考虑问题不全面,满足于求出一解导致出现漏解情况而出错。
(经验类)错题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根据自身的解题经验,会不知不觉地误将一些自己默认的条件附加在已知题设上,或者是将一些根据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自然会出现某些不合理、不严密的结论,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如:在改写大数时,学生往往会根据要改写的数本身的大小来自设要改写成的数:将8468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