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结构
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交换的演进:①物物交换(①偶然的物物交换②扩大的物物交换);②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属性: ①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②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
4、一般等价物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媒介的商品叫做一般等价物。
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交换发展中的产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否固定)
3、产生: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4、职能含义: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5、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价格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现实的货币)
6、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足值的金属货币)②支付手段:在赊销赊购中,被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③世界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实际的金属货币)
商品流通:1、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水平X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1、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本质:价值符号,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影响:①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②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6、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两种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②转账结算: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信用卡和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优点: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支票:1、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种类:①转账支票;②现金支票
外汇:1、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
人民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