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7/16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安全教育第一课
课题:《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
(一) 教材地位及各部分内容简析
本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是对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前面内容,认识到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危害影响,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监测和人类防御灾害所做的准备,这一节就是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做的问题,模拟实践非常重要。
课本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从三个方面来讲授,灾前准备——防震准备(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准备是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物质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灾中应急——避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灾后救助——震后自救与互救(具体方法和实施非常重要)。震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和思想、技能准备)和震后救助的具体方法是本节的难点。第二部分内容同第一部分模式一样,是洪水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三部分为阅读部分,介绍了龙卷风、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几种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二) 课标要求
,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2)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 重点难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
:
学生对于灾害的理性认识已有一定程度,而感性认识还不足,这是一个困难;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上高等级地震多发,利用这一事实和学校近期刚举行的“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这一具体情况,克服学生感性认识不足这一困难。

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充当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构筑知识探究课堂。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方法在自己的学****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
学生自主学****借用课本图文材料,分析、阅读归纳、生活经验总结、课题讨论研究。
教师协助促进——提供最新资料,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总结归纳。
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材料分析、问题提出、探究教学、小组讨论、协作学****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掌握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技能。

(一)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贯彻新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一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目的,同时解决学情问题,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问题教学型,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等方式分析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完成学****任务,掌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1)在网络上搜集最新的地震灾害资料,创设好课堂情境。
(2)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小组学****的实施。
(3)教具:图片资料、学案。
: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7日5点15分(北京时间4月7日6点15分)。目前海啸预警已经发布。,。美国地震监测部门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46公里。印度尼西亚地震监测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强震发生后,。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