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现代舞者的“舞蹈剧场”意识.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现代舞者的“舞蹈剧场”意识.doc

上传人:tanfengdao 2018/7/16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现代舞者的“舞蹈剧场”意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现代舞者的“舞蹈剧场”意识
在西方的用语里,剧场Theatre一词既有戏剧的意思,也有剧场的含义。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舞蹈大师皮娜·鲍什曾凭借舞蹈实践提出了某种有关舞蹈创作上的崭新观念,她建构了一个自由且别出心裁的剧场空间,动用舞台空间里一切可能出现的表现手段,以展现她的舞蹈构思,而她的构思常常都与“我舞蹈,因为我悲伤”相关。就皮娜个人的作品而言,《春之祭》这种纯动作性的舞蹈剧场在这之后就没有再出现,正是她后来的作品渐渐奠立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皮娜式的舞蹈剧场风格。舞蹈变“丑”了,舞者变“常人”了,舞台变“脏”了、“乱”了,她改变了身体语言的行为方式,也将舞台变成了别出心裁的环境,并用剧场满是泥土、鲜花或桌椅的环境调动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使舞蹈的议题进入社会学与哲学的层面。她称自己的创作为:“舞蹈剧场”(Tanztheatre)。在2011年纪念皮娜的3D同名电影中,导演维姆·文德斯仿效皮娜的创作方法,还将皮娜的“舞蹈剧场”理念与“环境戏剧”理念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宽了“舞蹈剧场”的空间,营造出舞者们缅怀皮娜的感情空间。无论是室内室外,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环境”都可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表演空间,表演空间的设计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功能,而是应该提供美学和实际氛围。可以说,“舞蹈剧场”通常都与欧洲现当代舞联系在一块,皮娜的探索有前人铺路,也有继任者,还有不少戏剧界的追随者。德国舞蹈剧场从萌生至今历经八十余年,而如今“舞蹈剧场”的创作理念早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我2010年曾参加美国舞蹈节,主题为“什么是舞蹈剧场?”(WhatisDanceTheater),英文中“舞蹈剧场”是两个英文词Dance和Theater组合而成,但这不是简单的语言组合游戏,而是当代舞蹈和戏剧的革命性启示,越来越呈现出整体的“表演艺术观”(Performanceart)。2010ADF每晚的正式演出,已经为此次舞蹈节主题:“DanceTheater”作了注脚。从非洲裔美国舞者的歌舞鼓乐,到Pinto的木偶奇缘,到Dendy的舞蹈式音乐剧,Rubberband的街舞剧场,Eiko&Koma的极慢舞踏,Pilobolus的多媒体舞蹈,再到MarthaClark的“原生态”震教徒歌舞仪式,BrendaAngiel的空中探戈,RosieHerrera的卡巴莱歌舞,JeromeRobbins的音乐剧《西区故事》舞蹈集锦……舞蹈剧场在美国也可以被“搞”得五花八门,构思和理念也千奇百怪。美国的表现方式,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技术至上,要的是一份自然、一种对身体语言潜力的无尽探寻,而且这种探寻是令人愉悦的,也是人文的;是幽默的,也是优雅的;是真实的,也是幻想的……

本文的写作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北京的张帝莎、史晶歆都用了“实验”、“包容”来表示对“舞蹈剧场”的认知;广西的黄磊认为,应该是以身体表现为核心的多种剧场元素的融合;活跃于体制内外的陈茂源理解的舞蹈剧场就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空间里发生着比舞蹈更为丰富的外延行为的总和”。美国的张婷婷认为,“舞蹈剧场”是编导通过反复的找寻、思考,把生活中的经验和记忆的累积,把片段夸大的表现出来,进发展出动作的一种形式。北舞的张永庆还谈到了舞蹈剧场“拉近了与观众时空及心理上的交流”。

有专家甚至将德国舞蹈剧场、日本舞踏、美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