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当代建筑思潮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00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代建筑思潮论文..docx

上传人:w447750 2018/7/16 文件大小:10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代建筑思潮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当代建筑思潮
论文名称: 建筑的设计演绎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任课教师: 邓庆坦
班级名称: 景建074
学生学号: 2007051169
学生姓名: 刘辛
建筑的设计演绎
——当代建筑思潮
(景建074班,刘辛,2007051169)
摘要:  设计产生以来,人们无时不刻不在探索新的设计,但在这些过程中,仅有少数人的行为或成果成为“流派”,因为它们首先意识到了发展方向并作出了顺应潮流的探索。开放与交流带来了世界的一体化,也带来了更多建筑新技术及新设计。这些以新材料、新思想、新设计为主的建筑已席卷全球,“High-Tech”以新技术,在功能、形式上表现建造者的愿望见长,逐渐成为建筑师们的主要技法。
关键词:建筑思潮;“High-Tech”;未来体系; 设计演绎
建筑设计产生以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探索新的设计,但在这些过程中,仅有少数人的行为或成果成为“流派”。因为他们首先意识到了发展方向并作出了顺应潮流的探索。
当“雅典主义”和“粗野主义”的论证还在进行时,另有一些建筑师虽然也在论争的边缘,但并没有投身进去,而是从其他方向对现代建筑进行了探索。最突出的就是所谓“High-Tech”风格。密斯曾说过:“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段名言似乎是把技术等同于艺术了。其实,应该说,这里所展示的正是建筑艺术的又一个新的流派,一个建立在高技术上的建筑艺术流派。
一、“High-Tech”简介
形式上的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广义的高技派包括各种利用最新技术,以达到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
(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二、设计演绎
High-Tech的代表之一是老沙里宁的儿子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他是一个风格多变的建筑师,曾经仿效密斯设计了底特律的通用汽车技术中心(Technical Center for General Motors,1955年)。但是他最出名的设计是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TWA Terminal,Kennedy Airport,1962年)和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1963年),造型奇特并且运用了薄壳、悬索等当时最新的技术。要知道当时喷气客机本身也在发展之中,这些机场从整体上说就是“技术至上论”的最好注释。
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TWA Terminal,Kennedy Airport,1962)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1963年)
虽然现代派对装饰的厌恶现在在他这里看不到了,但应该说密斯在西格拉姆大厦中使用大量先进技术对小沙里宁转向High-Tech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在小沙里宁的学生西萨·配里身上可以看出来。
西萨·配里(Cesar Pelli,生于阿根廷后入美国籍,1926-)最出名的设计是洛杉矶的太平洋设计中心(Pacific Design Center,1971年),他也因这座建筑得到了“蓝鲸”的外号。但他主要的设计仍然遵从密斯的玻璃外墙和钢结构的思路,只是融入了很多技术,使他造高楼的理想在“密斯风格”已不再流行的情况下继续得到实现。他被人称作“乐观主义”,也许叫“理想高楼主义”更适合一些。
洛杉矶的太平洋设计中心(Pacific Design Center,1971年)
吉隆坡的双子楼(Petronas Towers,452米高)
西萨·配里的“理想高楼主义”最近的一个成功案例是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双子楼(Petronas Towers,452米高)。
High-Tech里面除小沙里宁一系之外,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一系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富勒是美国最伟大和最会吹牛的工程师,他在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