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也正处于一个新发展、新变革、新调整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分别占50%和62%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1]。
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模式已发生根深蒂固的变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过渡到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大范围的机器成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良好局面已然在我国悄然形成。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早已离不开机械。我们吃的大米、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行的汽车、用的电脑、电视、牙刷、脸盆等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背后工厂里机器的支持,而这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农产品的加工,包括农业的机械化。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在形成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其基本点是:
①农业机械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力,也重视为农民增加收入。
②根据国情、国力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和劳力安排等方面的状况相适应。
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应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
④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服务,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的产前(如种子加工、饲料调制)、产后(如农产品加工、冷藏、装仓、包装、运输)诸环节,还包括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等方面。
⑤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不急于求全,要优先选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能减轻农忙劳动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环节;在地区上不强求一律,支持条件好的地方先走一步。
⑥农业机械化要与其他农业技术的政策相结合,既要为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又要与继承优良传统技术相适应,从而创立中国自己的农业机器体系。
⑦农机产品以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相结合,以价廉、质优、耗能少、使用和修理方便为原则。
⑧重视农业电气化,特别重视农村小水电站的发展。
⑨妥善安排机械化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的出路。
⑩农业机械的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多样化,以适应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农业机械除由集体、国家所有外,还可归农户个人所有。在经营形式上可以家庭自营、农民合伙经营、农户承包经营,以及由国家或合作经销组织设立农机服务(队、站、公司)经营。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智力投资,培养出大批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的人材,等等[2]。
我国农业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目前国外主栽的香蕉品种大多由中国传去。香蕉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中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广东以湛江、茂名、中山、东莞、广州、潮州为主产区;广西以灵山、浦北、玉林、南宁、钦州为主产区,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长泰、诏安、华安、云霄、龙海、厦门、南安、莆田和仙游等县(市、区),台湾的香蕉以高雄、屏东为主栽区,其次是台中和台东等地[3]。
由此可见,我国有着丰富的香蕉资源,如果将这些香蕉资源经过深加工并且产业化加以利用,将会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香蕉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研究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发展香蕉剥皮机的瓶颈
目前我国对香蕉去皮以手工为主。目前还没有物美价廉的香蕉剥皮机,大部分的香蕉加工企业仍然依靠手工去皮。虽然我国对香蕉剥皮机的研制和开发几乎是空白,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