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十分显著的标志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适应现代化教学形势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不断更新,适应现代化新教学模式的需要。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加强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不断更新理念,以适应现代化新教学模式的需要。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步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能力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研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老一套,教框框,填鸭式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感到厌恶,让学生对初中政治课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丧失了,导致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富有创新意识,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运用录像、录音、幻灯片等一些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社会发展史过程中的社会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比如石器一金属工具一铁制工具一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鼓励学生多动脑,锻炼学生质疑能力
多动脑勤思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创建问题意识环境,激发指引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有在愉悦、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充分表露和增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传统观点和科学理论有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大胆提问,在争辩中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的时候有“标新立异”的构思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即使只有一点点新意,也应充分肯定,并且要对其中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三、挖掘学生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不但有助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创新型人才,必须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发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