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传奇女子
护理系15班
彭芳柔
上官婉儿
(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女诗人、政治家,唐中宗妃嫔,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获罪遭诛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中宗年间,封为昭容,执掌朝纲,权势日盛,左右朝政,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代表作有《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等。2013年9月,陕西省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布发现了上官婉儿墓。2014年1月7日,上官婉儿的墓志全文被发表,相貌复原图曝光。
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传奇,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生于1613年3月28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逝世于1688年1月27日,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13岁就成了34岁的皇太极的新娘。孝庄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在皇太极驾崩后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孝庄痛失爱子后,辅佐幼孙康熙继承大业、开创盛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便是孝庄,一个清初三代帝王背后的女人。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秦始皇嬴政时期的仲父吕不韦的族人。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汉朝初期,有两个举国瞩目的人物首先死在了她的屠刀之下,这两个人都为大汉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一个是军事才能盖世无双的淮阴侯韩信,另一个是勇冠三军的一代骁将彭越。这两位功劳卓著的将领都被扣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夷灭三族。更为残虐的是,彭越竟被捣为肉泥,然后将肉泥分赠给各诸侯王,并警告说,“有不从吾命者,如彭越。
窦太后(前205—前2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其长子刘启(汉景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被尊为太皇太后。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时,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后来的汉文帝)。与代王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小儿子是梁王刘武。窦太后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道家治国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大汉帝国四百年风云江山的奠基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窦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