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中型企业流程图..ppt

格式:ppt   大小:283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型企业流程图..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8/7/18 文件大小:2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型企业流程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方心理学史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吕小康
******@nankai.
叙事心理学
社会科学的叙事转向
“到1970年代中期,社会科学……的解释学意味更浓了:意义(meaning)成为关注的焦点——世界是怎样得到理解的,意义以何种符码(code)得以规范,在何种意义上文化本身可以视为是参与者自由‘阅读’的‘文本’。”(Bruner, 1986: 8)
人们理解自身经验的方式对他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故事则有助于他们赋予构成其生活的各种离散事件以连贯的意义。
“我们主要以叙事(故事、口实、神话、做或不做的种种理由等)的方式组织我们的经验和对人类事件的回忆。”(Bruner,1991:4)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人们建构个人叙事的方式。
代表人物
萨宾(Theodore Sarbin,1911—2005)
在芝加哥治疗精神病人的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同是精神分裂症,但每一个病人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在理解这些大相径庭的故事时,自己受过的心理学专业训练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场。
病人的故事中没有“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等量化研究中常使用的术语。对此他感慨道,“我感到无法接受,这么多各不相同的故事怎么能被贴上同一个标签(Sarbin,1998:17)。”
角色:人格与社会的桥梁
1948年起,萨宾应邀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临床心理学,并发表多篇有关角色扮演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大多采用实证方法,试图寻找角色扮演能力与人格特质之间的联系。
角色是人格与社会的桥梁,每个人的行为都必须与特定的社会角色期望相符;角色对行为的影响甚至比个体自身的态度更大。
1957年,萨宾与戈夫曼( E. Goffman,1922-1982)相识。在他的影响下,萨宾将许多新的内容融入“角色”概念,并用它来解释异常心理,认为异常心理是因为个体使用了不恰当的角色观念,以解决内心冲突。
叙事原则
人们在解释自己或他人时,受叙事的情节所指引。
不管是正式的传记、自传,还是心理治疗、自我袒露、或消遣,我们往往不限于列举出一连串事件,而是做得更多,把事件组织成故事。这一倾向就是所谓叙事原则。
叙事原则指引着人们行为的实施,在叙事过程中,叙述者能体验到连续感,从而感受、领悟、创造、反思生活意义。现代心理治疗者借鉴了萨宾对于故事的诠释,认为如果故事带来的连续感遭到破坏,人们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叙事的内涵
表现形态
狭义的叙事是口述性质的,体现为故事、神话、寓言、传说、访谈等,而广义的叙事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日记、自传、书信、音乐、戏剧等文字或非文字体裁。作为一种资料或经验的呈现方式,它展现给人们的不是一堆概念的躯壳,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生命气息的人类心理世界本身。
叙事范式
叙事并不只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表达形式和体裁,更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研究方法,具有组织人类经验、赋予现实意义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