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靠传统手艺成为千万富翁.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靠传统手艺成为千万富翁.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7/1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靠传统手艺成为千万富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靠传统手艺成为千万富翁
靠传统手艺成为千万富翁在我们做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接触了一个又一个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在这个复兴的“旧”市场上,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诞生。
我国的民间手艺,伴随着农耕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之久,随着近代工业飞速发展,传统手艺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传统似乎有种魔力,让人无法忽视与漠视,它的地位更不可替代。于是,在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趋之若鹜时,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制品被发掘,并被赋予了新鲜的现代元素。可以说,人们推崇并热衷参与其中的传统手艺,只是一个文化价值的载体,人们更多的是要享受被传统文化熏陶的沉静,以及对美好过去的悠远回忆,或者仅仅作为释放压力的方式,此时,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反而退居其次,有时显得并不重要。
传统艺术的现代元素
要说中国的传统工艺品,风筝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风筝制作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制作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北京地安门附近,有一家三代都经营风筝的工艺店。现在的老板刘宾是这家店的第三代接班人。
生在风筝世家,刘宾从小就学会了制作风筝的技巧,特殊的家庭熏陶使得刘宾想把自己家族的风筝生意发扬光大。作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年轻人,刘宾除了掌握北京传统的“沙燕”、龙型风筝等绝活外,还尝试用电脑改变传统风筝的制作过程,除了原有的传统风筝外,他开始尝试着用PHOTOSHOP等软件来帮助自己设计各种现代风筝图案。刘家的三石斋风筝专卖店采用的风筝材料均为“绢”制,画工精美,产品格外耐“折腾”。与其他风筝最大的不同是,刘宾的风筝是能够拆卸装盒的,而且拆卸并不影响风筝的质量。
刘宾是个很会经营的人,由于风筝销售季节性很强,他的店里除了销售风筝外,还有很多陕西布衣、中国结、泥塑、空竹等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这些副产品可以在淡季时维持店面的日常开支。
与风筝一样,花灯也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但江苏省句容市的陈柏华却把它做出了浓厚的现代味道。由于在句容当地销售状况不佳,做花灯的陈柏华决定走出去,带着产品到外面的世界闯市场。他听说南京的夫子庙有灯会,就带着样品前去推销。但人们不是说他的花灯土,就是嫌他的价格高,转了几天一盏都没有卖出去。
碰了钉子后的陈柏华回到村里,开始琢磨改进的方法。他知道,传统花灯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弯弧形的造型,做不了直角形,面料也是用纸糊的,一碰就破。这些缺点都要克服。经过反复实验,陈柏华改用铁丝做骨架,真丝做面料,不仅结实,而且更加好看。转年的春天,陈柏华带着改进后的花灯再次杀回了夫子庙。果然,他的花灯在南京一炮打响,迅速在夫子庙走红。因为秦淮河的源头之一就是句容,身为句容人的陈柏华从这里得到了灵感,便给他的花灯取名为
“秦淮花灯”。
花灯在夫子庙的走红,让陈柏华有了赚大钱的想法。他了解到,现在很多地方每年都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如果制作一些大型的花灯放在户外,不仅美观,而且可以增加节日气氛,这样的花灯应该有很大市场。1997年年底,陈柏华带着自己的大型花灯模型再次来到了南京夫子庙,这次他找到了景区负责人。对方看后比较满意,就给了他一批订单。
陈柏华算了算,这次生意做成后至少能赚几万元,于是他和同伴们精心赶制出一批大型花灯,雄心勃勃坐上了开往南京的长途客车。但到站后却意外发现,花灯经过长途颠簸后,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