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质勘探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危险源分析
地质勘探主要涵盖地面、湖上、井下的煤田地质勘探和水资源、地热、地源热泵等钻探施工,以及物理勘探、测绘工程施工。施工现场和生活驻地多为乡村、农田、水上、山区、井下,作业环境比较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及井下不良作业环境容易构成危险源;其中物探测井作业要使用放射源,可能存在被盗丢失、途中损坏及掉入钻孔内的危险。
(1)针对野外施工的特点,事故类型多发生于雷击、风灾、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
(2)针对水上钻探施工的特点,容易发生沉船、翻船及人员落水造成的淹溺及财产损失事故。
(3)针对井下钻探施工的特点,易发生冲击地压、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井下火灾、井下水灾以及运输系统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等。
(4)针对放射源的储存、运输、使用和日常管理等特点,可能存在放射源被盗丢失、途中损坏及掉入钻孔内等事故以及放射源辐射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1)一旦发生上述事故,可能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及财产损失。
(2)发生放射源被盗丢失、途中损坏及掉入钻孔内等事故时,可能发生放射源扩散导致的辐射事故。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应急救援工作要将首先抢救受伤和遇难人员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避免盲目采取行动影响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和造成事故的扩大。
(3)安全抢救。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严防在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防止事故扩大。
(4)自救互救。应急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要根据现场条件积极开展自救工作,配合外围救援工作。
(5)及时汇报。对抢救进展、现场变化,现场人员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向指挥部汇报,以便指挥部及时掌握动态,正确指挥。
4 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的监控及预防措施
(1)各级组织、生产调度值班人员要密切注意当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当接到大风、雷暴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警报时,及时通知到各钻机。
(2)遇五级以上大风及雷雨天气时,不得进行钻塔的安装与拆卸。
(3)雷雨季节,陆地施工钻塔必须安装避雷器(针),水上施工必须安装双避雷器(针),保护范围要大于平台长度和宽度。
(4)汛期施工时,各施工钻机要密切注意观察汛情,根据各钻机的地理位置,特别是河道内及低洼地带施工钻机,容易遭受洪水袭击。应提前做好防汛工作,洪涝期间要加强观察汛情,夜间也要有专人观察。
(5)在外地山区施工时,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施工人员应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并
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遇暴雨雪等恶劣天气及当地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后应停止进场施工,并做好防范措施。
(1)掌握施工区域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及时了解天气情况,遇雷雨、五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停止水上钻机施工。
(2)作业平台上应备有救生衣、救生圈和其它安全防护设备,并经常检查,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3)在通航的江河上钻探时,应按当地航务部门规定悬挂信号灯,钻探平台周围要有防护栏杆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吊装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