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9级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N=35.5~560;Z=9;公比为1.41;P=3kW;电机转速n=1430含6张CAD图】.zip

格式:zip   大小:567KB   页数:25页
该文档为压缩包格式,解压后包含7个文件,6张图纸,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级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N=35.5~560;Z=9;公比为1.41;P=3kW;电机转速n=1430含6张CAD图】.zip

上传人:设计吧 2018/7/18 文件大小:5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轴箱展开图.dwg [209.43 KB] 查看图纸
主轴箱横剖面图.dwg [79.93 KB] 查看图纸
传动主轴.dwg [82.14 KB] 查看图纸
带轮.dwg [62.92 KB] 查看图纸
轴1零件图.dwg [74.92 KB] 查看图纸
齿轮.dwg [80.62 KB] 查看图纸
9级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N=35.5~560rmin;Z=9;公比为1.41;P=3kW;电机转速n=1430】.doc [575.09 KB]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有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与校核。
2、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组件。
(2)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技术经济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关键词计算转速;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传动副;结构网;结构式;齿轮模数,传动比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
图样技术设计 1
1
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2
2
2
第2章运动设计 3
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 3
转速范围 3
转速数列 3
3
3
4
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 4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5
第3章动力计算 7
带传动设计 7
计算转速的计算 8
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9
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12
第4章主要零部件的选择 14
14
轴承的选择 14
14
14
第5章校核 15
轴的校核 15
轴承寿命校核 16
第6章结构设计及说明 17
结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案 17
密封与润滑 17
展开图及其布置 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绪论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题目1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Nmin=;Nmax=560r/min;Z=9级;;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1)利用电动机完成换向和制动。
(2)各滑移齿轮块采用单独操纵机构。
(3)进给传动系统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运动设计
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
转速范围
Rn===
转速数列
转速数列。查《机械系统设计》表2-9标准数列表,、然后每隔5个数取一个值(=), r/min、50 r/min、71 r/min、100 r/min、140 r/min、200 r/min,280 r/min,400 r/min,560r/min共9级。

对于Z=9可分解为:Z=31×33。

根据“前多后少”,“先降后升”,前密后疏,结构紧凑的原则